“爹,您快进屋休息。”苏梨亲自上手,扶着孟老爹躺回棚子里。
苏梨问赵婆子:
“娘,地龙翻身也过去一个多月了,怎地这片还没清出来?”
苏梨指指孟家房屋的废墟。
赵婆子扫了眼苏梨手指的地方,老迈的眼底全是心疼:
“杂七杂八的事太多,而且后面又震了几回,每每刚收拾出来点,就又都倒了。”
苏梨闻言,心中有了数。
如今看来,光胡县恐怕就是这次地震的中心,余震也特别多。
孟家把宅子的废墟每次刚收拾出来点,就又被余震搞得一团糟。
再加上现在取水,找吃食都太难,所以就这么耽搁了。
苏梨想了想,说:
“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棚子上搭的都是布,阴天下雨就会漏。
现在是六月天暖和着还好,但粮食反复受潮,人吃了也容易得病啊。”八壹中文網
苏梨心念微动,看向孟二:
“二哥,这事恐怕得仰仗你了。”
突然被委以重任的孟二,一脸茫然:
“我能干啥?”
王氏捅了下孟二:
“让你干啥就干啥呗。”
当日,孟大郎、孟一和孟二一起上山,砍了一捆竹子背下来。
孟二看着两大一小三捆竹子,犯难道:
“这斧子啥的都还不知在哪埋着呢,得把竹子劈成细丝才能用的。”
苏梨毫不犹豫抽出赤苗刀:
“交给我就行。”
苏梨挥动淡红色的宝刀,几个眨眼功夫就能把一根竹子劈成几十条宽细适宜的竹条。
曾亲眼看到苏梨用这把刀,在光胡县城前杀了一名匈胡大将的孟一孟二:……
突然觉得三弟妹也没那么神秘可怕了。
苏梨没费多久功夫,就把三捆竹子处理好,孟家院子里堆起小山般的竹条。
当晚,赵婆子不知从哪里淘换来了几块生姜,熬了一大锅姜汤,又烤了十几个地瓜。
一家人人手一大碗姜汤,还有一个半烤地瓜,围着火堆吃晚饭。
这次地龙翻身,从生活条件上让孟家一朝回到解放前。
但是苏梨看着火光映射着的,孟家众人知足常乐的面庞,突然生出个不太地道的想法。
好像这次地龙翻身,对孟家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赵婆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找回了以前的果断直爽。孟二两口子因为共历生死,夫妻感情亲近了不说,人也都平和了。
孟小妮大半碗姜汤下肚,脸蛋红扑扑的:
“三嫂,你参加的那个针荟节,不是才结束一个月吗?”
从靖州府到光胡县,正常赶路需要俩仨月,苏梨这是针荟节一结束就往回赶了?那时间也不太够啊!
众人都看向苏梨,苏梨咽下嘴里的姜汤,感觉呼气都是生姜辛辣的味道:
“我是骑马赶路回来的,所以比坐马车快一些。
我是在针荟节当天感觉到余震,所以赶紧回家来了。”
映着火光,大家看苏梨的眼神都温暖了很多。
赵婆子更是心疼的拉住苏梨的手:
“傻孩子,你自己在靖州府平平安安的不就好了?”
苏梨笑笑,不想再说煽情的话,转而说起正事:
“这些竹条在火上烘一晚,水分应该就蒸发的差不多了。”
孟二来了精神:
“三弟妹,你这法子真好。原本竹条得晾晒上许多天才能用来编东西。
这样拿火烘干,省去很多时间。”
苏梨伸出手指指天:
“谁知道老天爷哪天下雨,还是早点把棚顶编好。”
孟二现在编织的手艺虽然比不上孟老爹,但也有很大进步,像斗篷蓑衣这种,他在孟老爹的口头指导下,是可以完成的。
苏梨的主意就是编几个超大号的封上顶的“蓑衣”,下面再用篱笆之类的围起来,盖上顶,就是简易的可避雨的屋子了。
苏梨喝干最后一口姜汤,浑身都暖和起来:
“明天咱们兵分几路。大哥、二哥和大郎上山找适合做围墙的小树枝。
我跟小妮负责挑水和找吃食,大嫂和二嫂带着孩子不方便,就留在家里,匀一个人做做饭什么的。
娘,您专心照顾爹,给爹熬药就行。”
赵婆子稍微犹豫了下,说:
“梨丫头,咱是不是得先把这片儿清出来,再准备围屋子这些物事?”
苏梨眼中流露出一丝丝笑意,赵婆子现在果然学会动脑子了,第一个发现了她这个安排的漏洞。
不把这片儿废墟清出来,他们新屋子再简易,地方也不够用啊!
苏梨嘴角微微牵出个笑,眼睛却像是融进细碎的霞光般璀璨:
“我明天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