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战场,清点人数,收集战利品。
大安将士入城休整。
西侯秦浩率领三万将士一路向西,追赶西凉败军向阳关而去。
看这士气,收复阳关当是板上钉钉的事。
大帅府,黄老将军满面春风坐在正中,众将分列两旁。
“痛快!”老将军大笑道,“老夫征战多年,唯有此次杀得过瘾!扬眉吐气一回,哈哈哈哈。”
“就是,真他妈解气!”
众将都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
“咦!”有人忽然说道,“宁州的铁骑呢?”
“啊!”黄百川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时也回过味来,“就是,宁小阳的队伍呢?”
“启禀将军!那个送信的宁州大个子又来了。”正这时,一个士兵跑进来报告。
“奥?快请!”黄百川大手一挥道。
“参见老将军!”熊二拱手道。
“你家少爷呢?”黄百川急不可待的问道。
“俺家少爷带人已经回宁州了,临走有一份礼物送给将军,”熊二说着从腰间取下一个布袋递上,有士兵接来送给黄将军。
黄百川打开一看正是西凉大帅令狐延的人头。只是额头眉心被人刺烂,皮肉模糊不知何故?
“好好!你家少爷功不可没,老夫定然禀明圣上,与其封赏。”老将军笑逐颜开。
“还有,”熊二接着说,“少爷说战斗结束了,我们的刀也不用了,送于将军的将士们留个纪念。”
说着,后面几个军士抬着几口大木箱子走了进来,里面赫然都是明晃晃的战刀。
“啊!”所有的将士都瞪大了眼睛,大家都看到了,战场上那所向披靡的刀。
一个个眼馋得紧。
“哈哈哈!替我好好谢过你家少爷。赠刀之恩,老夫记下了。”黄老将军激动得满脸通红,两眼发光。
有道是:宝刀赠英雄。
这可是一千五百把宝刀啊!
大安,京都,太和殿。
安皇郑桓仁一脸疲惫的坐在龙椅上,愁眉不展。君臣为潼州战事已经商讨半天了,依然拿不出对策。
前天接到潼州失守的消息,就开始研究,直到现在毫无结果。
“众位爱卿!难道都没有应对之策吗?”郑桓仁又一次发问。
“陛下!要不然再派一员大将领兵五万前去增援,免得黄将军势单力薄。”欧阳松海上前一步拱手道。
“嗯,可,让谁领兵为好?”
“这个吗…”欧阳宰相刚想说请宁王出山。
话未出口,门外一阵喧哗。
一个士兵高喊的声音传进大殿:“潼州大捷!潼州大捷!”
郑桓仁像打一针兴奋剂一样,腾地站了起来,把手一挥:“快传报捷之人!”
一个士兵满身征尘的走进大殿。
“启禀陛下!潼州已经收复。”说着,把奏折举过头顶。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
有太监急忙呈上。
“念!”安皇正襟危坐。
奏章的大意是这样的:
“启禀圣上!本将奉旨西征,星夜兼程,不敢懈怠。终是晚到一步,潼州失守。错失战机,臣心不甘。于大安三月二十日,陈兵潼州城,与敌决战。”
“当时,战斗之激烈可谓空前,幸有宁小阳率领一千五百保安从敌后杀出,当场斩杀西凉大帅令狐延于马下,敌军大乱,我军乘胜追击,收复潼州,西候秦浩又趁势夺回阳关…
事后,宁小阳又把所用宝刀一千五百把全部赠于我军将士…云云。”
“哗!…”大殿之内一阵喧哗。
包括安皇在内所有人都像做梦一般迷糊,一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西凉大帅令狐延的人头。”士兵呈上一个托盘,上面正是令狐延的人头。
郑桓仁迷糊片刻,偷偷掐一下大腿确定不是做梦,他才定了定神。
他摆摆手,不愿去看面目狰狞的人头,才又问道:“那宝刀可曾带来?”
有人立刻呈上一把战刀,郑桓仁接在手里反复查看,只见这把刀明晃晃,亮堂堂,寒光闪闪,凉气逼人。
“真是好刀!哪位将军来试试刀?”
太子往旁边递个眼色,立刻有一个将军站了出来,“我来!我就不信什么宝刀,还一千多把?”
有人把那将军的刀拿了进来,报信的士兵则接过太监还回来的战刀,他不屑看看将军的刀说:“不如我们对砍一刀,看到底谁的刀硬?”
“好!”众人鼓掌。
“来!一二,三!”话音刚落,“咔擦”一声,两刀相碰,将军的刀断成两截,跌落在地。
“嘶!”大殿内一片吸气之声。
“一千五百把都如此刀?”郑桓仁又问道。
“是的!陛下。当时宁少爷的保安团就是用此种刀杀得敌军无人敢挡。”报信的士兵回答。
“什么保安团?”安皇又迷糊了。
“回陛下!”欧阳松海及时站来出来,“宁小阳开了一家南山镖局,往大陆各国押送货物,为了安全,他训练了一批保安人员护送货物。突袭西凉军的就是他手下的保安组成的骑兵。”
“哦!原来如此。”安皇点点头。
“宁小阳退敌有功,又献宝刀。当如何封赏?”郑桓仁接着问道。
这时,大理寺卿站了出来:“陛下!宁小阳虽不愿为官,却心系大安,破敌有功,又捐粮赠刀。封侯拜相也不为过,可惜他既不愿为官,不如封他个名誉侯爷以示奖励!
“嗯!有理。这小子既不缺钱,又不愿为官,不如给其名吧!”郑桓仁摸摸下巴的胡须说道。
“传旨!封宁小阳为平西侯,赐黄马褂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