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藩王生活…闲得让人想造反。
政务都交给国相;
缉盗剿匪这些事都交给中尉;
自己王府里人员的工作、宿卫都交给郎中令;
连王府后院的车马都有一位千石的官员“仆”来负责。
而食邑多的藩王又很有钱。刚刚分封出去的初代藩王有食邑十个县是常态,那么每年啥也不干,收入至少一千万钱,相当于三公或大将军一百年的俸禄。
而这些钱又很难被花在“正地方”。想要搞点基建、扩建城池?分分钟告你谋反哦!
怪不得那么多藩王要么奢侈成性、妻妾成群,要么养狗,要么就醉心文学、艺术,多才多艺,有的还能著成十余万言的书流传后世…
实在是有钱没事做。
至于说有些藩王穷得吃饭都困难,主要是因为推恩数代之后分薄了食邑,藩王又不能做别的事,才会渐渐贫穷起来。
此时的刘寿坐拥二十二个县的食邑,就属于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的那种藩王。
刘寿面对这么多钱也很难受。
他唯一花钱的爱好就是研究医术,可是自从拿出十万钱请了数十位国内名医到府里之后,每日这些人自己就会完成“探讨医术、炮制药材、整编成册”一条龙,根本不需要刘寿插手。刘寿只要每隔一段时间去验收成果,然后稍微动动脑子吸取知识再提些建议就可以了。
花不出去的钱更是有些麻烦。刘寿对于亲信从来都是宁缺毋滥的,原来在洛阳时,府里每天就二三十个人,连伙夫都是让亲兵轮流去做的。
如今到了封地,几千万钱装在数十个箱子里,堆满了王府的一个厢房,每天光守着那间屋子的卫士就有二十个人。
再加上王府外面的宿卫、刘寿身边也要人跟着,原来的一百名亲兵充作卫士竟有些不够了。刘寿又不想随便添人,只好找黄盖增派在王府外面巡街的人手。
只是钱再多,过两年就该用上了,现在也不是挥霍无度的时候。万般无聊之下,赵王刘寿、国傅骆俊、大夫荀攸这准备谋反三人组基本上步调一致,每天就一起读读书,研究研究天文地理,偶尔出去打点野味。
骆俊、荀攸二人的一大乐趣就是怂恿刘寿习武。这二人都十分符合这个时代“君子”的标准,用剑能胜过两三个寻常民夫。他俩常常聊起陈王刘宠勇武过人、在黄巾起义时率众保卫家园的故事,调侃刘寿只会射箭而不会刀枪,遇到危险差不多就是个弱鸡。
知识毕竟是最大的金手指。在这个没有什么刀法枪谱的时代,本就身体素质不错的刘寿按照记忆里的子午枪练了一阵,这俩人便不再说他不够勇武了。
至于临阵效果好不好…刘寿要是真去亲自与人对战,还要亲卫干嘛?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
进入了六月,正是河北一带青黄不接的时候。本就不多的陈粮已经吃完,今年的新麦、野果还有几个月才能熟。于是太行山中的流寇们开始蠢蠢欲动了。
赵国的西边就是太行山的东麓。
某日,黄盖突然调动兵马往西边去了。
刘寿直到几个时辰之后才得到消息。憋得难受的他很想出去跟着一起剿匪,直接被众人一致按住。
然而刘寿是那么老实的人吗?
作为一个有着仗剑江湖侠客梦的少年,他刘玉郎是不会屈服的!
于是乎,第二天刘寿使用了一意孤行大法,强行带着黄忠、典韦和五十名卫士跑去太行山的方向“打猎”了。
出发当日,刘寿策马扬鞭,日行百里。
出发第二天,刘寿找到了黄盖部队战斗过的痕迹。
出发第三天,刘寿一觉醒来,就被堵在了一个山谷里。
山谷外面的山贼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没敢贸然进攻。通过喊话得知谷里是给百姓免除田租的赵王,山贼表示只要赵国出钱赎人就放他回去。
黄忠觉得可行,正准备派人,刘寿突然叫住。此时刘寿平日里被荀攸灌输的兵法韬略突然涌上心头:如果接受这个条件,等于告诉山贼自己真的打不过他们,那么就很可能会白给。
至于攀山?刘寿抬头看了看高有七百多米的太行山…
黄忠亲自摸到谷口看了看,发现外面大约六七百人,而且衣裳残破还带着血,很可能被黄盖打败的残部。
于是刘寿果断拍板,准备与之交手。
把马匹集中到山谷深处由三个人看着,其余人分派了箭支,各自到四面山坡上找隐蔽处埋伏。
谷外的山贼一直耗到中午,才试探性地派了人进来。一阵弓弦响,这些人很快就白给了。
外面等了一阵,刘寿这边趁机把箭矢捡了回来。
过了一阵,又一波数十人冲进来。谷里埋伏的五十人都是沙场征战的老手,连连放箭,都没有发生交手,很快就再次解决了对方。
然后又去回收箭矢。
蹲到下午,外面希希索索一阵动静,好像是退走了。刘寿他们一直蹲到天黑,才骑上战马一起冲了出去。
一夜赶路,有惊无险地脱离了山区。
出发第四天的傍晚,刘寿筋疲力尽地回到了邯郸。
所以说,闲不住的时候,只要当头一棒就老实了。这次回来之后,刘寿就觉得在王府里躺平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接下来直到秋收,刘寿都没再出去,也打消了原本想去看看黄巾起义两处主战场广宗、下曲阳的心思,安静地过起了自己的肥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