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佩服那种屡败屡战的人。
但如果是他的部下屡败、而他自己屡战,那就不太对劲了......
刘寿一直觉得,这个时代的打仗就是按照孙子兵法一步一步来,装备兵甲、调集粮草、整肃军纪、鼓舞士气…总之只要装备到位了、不用为粮草着急、不孤军深入,那么这一战至少知道不输是不难的。
再利用各种天时地利人和让自己处于比敌方更有利的位置,打胜仗也是常见的事。
……直到看见王匡,才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做不通兵事。
就在刘寿一边分兵北上并州、一边等赵国调运粮草的时候,“积极讨董”的王匡表示愿意供给刘寿的粮草,让刘寿出兵渡河去打董卓。
刘寿果断推辞了。
他本来就没打算渡河作战,如今屯兵河内,只是在等并州卢植的消息。
何况,王匡的钱粮来得十分的不得人心。
此人常常派一些门生在河内郡的各县里暗中探查官员百姓的过失。但有勉强称得上的小过,如斗殴、殴打宾客之类,一旦被发现立即关押拷问,然后让他们用钱粮来赎罪;若是延误期限甚至要灭其宗族,以树威严。如此,河内百姓对其议论自然不怎么好。
刘寿屯兵期间广派斥候出去查探,渐渐总觉得河内有人准备造王匡的反,故而一向敬而远之。
王匡见刘寿不去,便打算自己去。
至于这个去法么......
王匡本人安坐帐中,派部下从事率领他在河内招来的全部兵马去孟津驻守,又把他之前听何进之命回老家招募的“泰山兵”派到河阳津驻守,然后就不管不问了。
孟津、河阳津都是离洛阳四五十里的渡河口,而四五十里,以精锐急行军不过半日路程。
——可以说,王匡这两路兵马直接的对手,正是洛阳城中久经战阵的董卓本人!
……
刘寿一听到王匡这两路人马驻兵的地方就觉得不对。
想这黄河奔流数百里,在河内、河南两郡之交排开几十处津渡,哪有死守一两个渡河口的?
然而王匡部下已经尽出的事情,并没有告知身边拥兵两万的友军。等刘寿派出去的斥候探子看见他们,再来回报的时候,王匡的兵马已经派出去四天了。
刘寿升帐,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令人欣慰的是,他帐下这些人,没有一个觉得王匡能赢...
鲍信上前请战道:“某愿带本部兵马,与舍弟韬分两路前往支援!”
钟繇认为没必要派这么多人去,献计道:
“王河内屯兵两处津渡,董卓击之,必先从他处渡河,而包抄其一。孟津在东,能断河阳津退走之道,料其攻者,必孟津也。今若要救,不需两万兵马,只遣轻骑两千往孟津便可。”
刘洪则不太赞成:“若仅有王匡一路兵马,董卓或会围而杀之。而此时将军屯重兵于河内,董卓虽调兵牵制,未必肯渡河而击。”
郑泰接话道:“若其不攻更好!”
刘寿知道董卓若是要去吃下王匡的两处兵马,必定一击而返,所派必是精锐。他有心想去乘乱偷袭,消耗一下这部分未来的劲敌,却又担心董卓针对他可能的援军还有布置。
而若教董卓部下先一步得手退去,王匡那边的辎重难以携带渡河,自然会被毁坏,则救之无益。只有把握好时机出击,才能抵得上出兵一趟的兵马和粮草损失。
刘寿由着刘洪控场组织帐中讨论,自己也思考着利弊。
直到听见鲍信掷地有声道:
“既知其危,岂能不救?”
刘寿对于这位身上还有个济北相官职的挂名部曲,一向是当作客将来对待。既然人家愿意带自己招的兵去,刘寿自然不会拦着。于是唤他:
“平逆校尉鲍信听令。”
鲍信大步走到帅案前,抱拳应声:
“在!”
“你引本部兵马轻装驰援孟津。路途凡一百五十里,今日午后起行,三日之后午时须至孟津。”
“诺!”
鲍信领命,与其弟鲍韬一同出帐点兵去了。
既然大部队人马已经去了,前锋也不妨派一波。刘寿又点了一路人马:
“郑泰、成公英。”
这两位兼资才略勇武的文职属吏一齐应声上前。
刘寿布置安排:“你二人各领八百骑,连夜赶至孟津东北二十里的温县城中等候,广派斥候。若见友军被袭于后方,便奔驰攻来敌之后;若不然,则驻兵城中,以待鲍信。”
于是这两人也领命而去。
......
谁想董卓的速度真不白给。
郑泰和成公英率兵赶到目的地附近时,天还没亮,远远地就看见孟津方向的天色有点发红......
早先,董卓的人马在黄河南岸虚张声势,使王匡军误认敌人会从孟津附近渡河,便把两处兵马合为一处,连着两日死守在孟津河岸。
然而黄河处处是渡口。董卓以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到其后方袭击。
郑泰二人带着援兵赶到时,王匡军已经几乎全灭。
郑泰他们一夜急行军,本来有些疲惫。然而对于轻骑来说,面对人数不会超过己方太多的敌军,从身后突袭这种顺风仗是很容易鼓舞起士气的。
援兵突入被偷袭的王匡营中,董卓的部下完全是措手不及。身前是黄河、身后是骑兵,这一彪人马也被歼灭了大半。
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郑泰他们收拾了王匡部下遗留的辎重,又把品质较好的兵甲也收起来,不到午时便撤入了之前刘寿让他们屯驻的温县,掌控住城防,紧闭城门以待鲍信来援。
......
两日之后,刘寿派了部下一个斥候去给隔壁的袁绍、王匡大营送信,告诉了他们发生在孟津的事情。
王匡在得知自己的军队被全灭后,默默地离开了营地,去河内郡各县继续招募兵马。
没多久,王匡仗着之前压榨吏民得到的钱粮充足,又获得了数千名强悍勇猛的兵,迅速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