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骠骑国君 > 第135章 二袁争豫

第135章 二袁争豫(1 / 1)

陈琳自从半推半就地留在了临汾之后,每日里吟诗作赋,跟老同僚们交流感情,怡然自得。好在此人并非真的只会写文章,倒还没把旧主袁绍忘得干净。

听说胡轸和皇甫嵩兵至,陈琳赶忙来找刘寿,不无担心地问道:“将军以琳为主簿,就不怕袁公一怒之下,兵出上党,合攻将军?”

刘寿笑道:“二袁相争,无暇理会河东。袁本初不过是不愿出兵,假托调派之名,为迁延时日耳!今我不肯发兵,恐怕正合其意呢。”

陈琳闻言一头雾水。

郑泰在旁边提醒了他一句:“豫州刺史。”

陈琳想了一想,这才明白了过来,顿时故作忿色道:“将军之威动如雷霆,何戏我耶?”

刘寿赶紧拱手陪笑:“孔璋息怒,息怒。”

二袁内斗,争于豫州,左右袁绍这会儿腾不出手来给他惹麻烦。当日他敢那么威压欺负陈琳,确实是有恃无恐,倒是陈琳真以为他要打袁绍,着实被惊吓了一回。

......

说来好笑,年初成立的诸侯讨董盟军,如今大部分人都还在酸枣聚众吃喝,而负责防备董卓出关的豫州刺史孔伷屯兵在酸枣三百里外的颍川,也是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兵马松懈不已。

可惜,就是这么舒服的日子,这些关东诸侯都能给过出问题来。从来各种联盟都是自内部瓦解的,在这一年的荆州,那个打破僵局的人出现了。

长沙太守孙坚是臧洪之父臧旻的故吏,年初臧洪号召天下英雄的时候也没忘了他,去信一封就叫他起兵。

孙坚本就是个不安分的性子,接到传信当即点起兵马一路进军北上,沿途先后杀死了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

荆州刺史王叡是一位合格的救火刺史,可是他不太看得起寒门出身的孙坚,以及同样出身草莽的武陵太守曹寅。王叡本来也在招兵买马,曹寅矫诏让孙坚去杀王叡,孙坚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就势去骗开了荆州治所汉寿的城门,逼得王叡吞金自杀了。

随后孙坚继续北上,沿途也没什么补给,南阳太守张咨是董卓派来的官员,不肯给他们军粮,也被孙坚请去喝酒然后诱杀,于是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然而南阳这个天下第一大郡乃是光武龙兴之地,遍地都是世家大族。这些望族看不上孙坚,见张咨已死,转而选择拥戴袁术。

袁术自从去年逃出洛阳之后,南下到南阳地界,本来过得并不如意,只能屈居在南阳最北边的一个县城鲁阳,此时得到了南阳望族的支持,迅速站稳了脚跟。孙坚见此,也只好前往鲁阳投靠了袁术。

当时的荆州地区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南阳之众,其任命的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称霸当地。

然而,随着王睿之死,新任荆州刺史刘表单骑定荆州,在望族蒯家的支持下,一场鸿门宴诱杀了数十位手握兵权的宗帅,迅速把南郡、江夏、长沙、武陵几郡稳定了下来。

刘表把荆州刺史的治所北移到了襄阳,袁术和孙坚南下无望,只得向北谋求发展。于是袁术表孙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有趣的是,此时朝廷任命的正牌豫州刺史孔伷就带着兵马屯于颍川。

孙坚在二月份从长沙起兵,六月份终于当上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破虏将军、豫州刺史,迫于他手下兵马没有补给的压力,只能听命于袁术,带兵进入颍川去强抢地盘。

到了七月份,孙坚跟孔伷战于颍川,袁绍带着他在河内的兵马密切观望豫州局势,早把什么讨董大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

关东联军内斗,连两个豫州刺史都整出来了,董卓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诸侯盟军已经不足为虑。

刘寿还在河东看着豫州的大戏,却不防董卓先腾出了手,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

七月底,随着皇甫嵩征兵完毕准备出师,长安朝廷下诏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今赵国疆界四郡,虽东海恭王、东平宪王不能及也,其逾祖制多矣。宜减中山、常山二郡,以宣圣朝仁孝之道。”

乃任命奋武将军公孙瓒为中山太守,黑山军首领张燕为常山太守。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第一皇帝 走私大明 极品万岁爷 三国之生化狂人 回到旧石器时代 晨唐旧梦 开艘航母去抗日 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 三国开局我能撒豆成兵 阳光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