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神豪重铸世界体系 > 第149章 顺水推舟允了此事

第149章 顺水推舟允了此事(1 / 1)

“我出四千两!”

“学生愿意出四千两!”

一时间,士绅们慷慨解囊。

登莱巡抚史含章身边的一个幕僚挥笔记录各人的出资,等全部人都报完了出资恶毒,那个幕僚已经把桌子上那张巨大的宣纸写满了。

最后一统计,史含章得到一个巨大的数字。

史含章含笑看着二堂里义愤填膺的山东名士们,大声说道:“这一次大家如此激愤,竟能在第一时间筹集一百一十三万两的银子。”

“有这么多银子,这次反抗陈烈的大事一定能成。”

“诸位放心,这天下归根到底是我们士人的。”

“有一百多万两银子疏通关节,这次我们一定能调集最大的力量来打击陈烈。”

“陈烈以为他有两万多兵马就可以肆无忌惮,这次我们让陈烈知道什么是大军压境。”

“我们一定会让陈烈明白什么叫做以卵击石,什么叫做悔之不及!”

天子朱由检结束了艰难的朝会,缓步踱回到了乾清宫。

这一天的朝会与其说是天子处理国事,倒不如说是百官逼宫天子。

朱由检从皇极殿出来就吐了一口长气,仿佛在感慨总算从皇极殿里逃出来了。

王承恩跟在朱由检身后,脸上却满是惊疑神色,似乎受到极大的震撼。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一甩袖子坐到了御座上,看着乾清宫内的华丽壁饰默然不语。

好久,朱由检才长长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王承恩依旧是满脸的震撼,终于忍不住,拱手问道:“圣上,奴婢不明白,圣上这是真的要调关宁军讨伐陈烈了?”

朱由检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叹了一口气。

“圣上,使不得啊!关宁军守卫的关宁防线,七万大军这一南调,岂不是把宁锦防线全送给鞑子?”

“朝廷每年花几百万两银子在关宁防线上,从义州到山海关四百里山河这一下子就全部不要了,让给鞑子了?”

“圣上,我大明几十年来死守着这宁锦防线,如今一朝全弃!”

“使不得啊圣上。”

朱由检看了看王承恩,许久才说道:“这些东林党人这一次不知道拿了山东士绅多少银子,一下子全炸锅了!”

“他们把关宁军看成是他们的私产,朕若是不让文官们调关宁军,这些文官们会放过朕?”

关宁防线是在孙承宗手上建起来的。

孙承宗是东林党大佬,当年建设关宁防线得到东林党政治上的大力支持。

而关宁防线建成后,一年动辄消耗朝廷四、五百万两银子。

这些粮饷又有相当一部分回流到东林党大佬们的私人口袋中。

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东林党人和关宁军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宁军的粮饷标准一直是大明各边军中最高的。

平时无论朝廷多么缺钱,也没有一个东林党人愿意缩减关宁军的规模和粮饷水平。

毕竟缩减关宁军的开支,就是缩减给文官们自己的银子。

在东林党人口中,关宁军就是在辽西守卫大明国土的门神,为大明的存续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这一次,东林党人宁愿放弃关宁军的孝敬,也要调关宁军讨伐陈烈了。

这次陈烈在山东均平田赋,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基本上等于挖了文官们的祖坟。

关宁军的孝敬再重要,也没有文官在家乡的田庄私产重要啊!

如果不全力以赴阻止陈烈,恐怕陈烈以后要把均平田赋的政策加诸到全国。

文官们首先是士绅,其次才是官员。

哪个文官在家乡没有良田几千亩?

没有了免税特权,这些文官致仕以后吃什么?

皇极殿上,几十名文官浩浩荡荡出列奏请调关宁军讨伐陈烈。

文官们哺育了关宁军几十年,现在正是调关宁军出来使用的时候了。

东林党心底里甚至觉得关宁军是东林党的私军,在这事上说一不二。

即便是天子朱由检也不敢和整个文官系统作对。

大明朝有太多死得莫名其妙的皇帝了,朱由检不想做其中的一员。

所以在几十名文官气势汹汹上奏之后,朱由检退缩了。

朱由检同意调关宁军入关,旗号是整肃地方秩序。

王承恩听到朱由检的话,下意识地看了看左右的宦官和侍女们,仿佛到处都有投靠东林党的人。

朱由检的皇宫可不是铁板一块,东林党的势力在这里同样不小。

如果天子和整个文官体系对抗,说不定哪一天就莫名其妙病死了。

王承恩也知道天子处境艰难。

大明朝的天子在这烽火连天的世道里,只能像走钢丝一样维持着皇家的体面,艰难地维持着大明的气数。

大明的天子远不是老百姓那样认为的大权在握。

朱由检叹了口气,说道:“即便是朕不同意,文官也一定能绕过朕调动关宁军。”

“祖大寿这些军阀眼里可有朕这个天子?”

“与其毫无意义地和文官们对抗,倒不如顺水推舟允了此事。”

“不过至于怎么整肃,朕可没有说,最后打不打,打成什么样子,朕都不去管了!”

“朕病了,朕要在宫中休养!”

整肃地方秩序这个旗号很飘忽,如果关宁军打赢了这一仗,往重了说可以要陈烈的命。

但是如果陈烈打赢了这一仗,往轻里说,朱由检也可以解释说天子并没有讨伐陈烈的意思,是文官擅用职权。

王承恩沉吟说道:“然而无论如何,一朝放弃四百里宁锦国土,奴婢还是觉得心如刀割。”

朱由检转头看了看王承恩,也叹了口气。

“当初为了银子,这些文官把宁锦防线说得无比重要,一年要花几百万银子在宁锦。”

“然而一到了均平田赋这种关键时刻,这些文官就什么都不顾了。”

“明明十万边军正在河南剿贼,朝廷正是兵力紧张,这些文官还要调最后一支关宁军去打陈烈,挑起内乱。”

“这些文官眼里,何曾有一丝家国之重!”

陈鸿庆的消息很灵通,上午的朝会决定调关宁军攻打陈烈,陈鸿庆的人下午就得到了消息。

陈烈因此在关宁军调动之前就行动起来,开始准备应对措施。

关宁军号称天下强军,当初陈烈观看祖大寿的兵马就知道这支部队不弱。

七万人攻来,陈烈不敢小觑。

虽然陈烈估计两万五千士兵就基本上能击败关宁军,但兵事太凶险,陈烈最后还是决定集结全部力量迎战。

他准备集齐三万大军迎战。

山东驻扎的一万兵马因此全部撤出,山东境内不再有陈烈的武装力量。

山东士绅们对三万本地营兵颇有影响力,而且山东毗邻南直隶,南直隶是士绅的大本营,那边的明军情况不明。

陈烈军撤出后,士绅们说不定能够调动邻近省份的兵马攻击陈烈的人员。

为了防止山东的士绅趁机作乱,陈烈把各方面的人马全部都撤走了。

税务员、法官和警察全部暂时回济宁州。

几万人同时搬家,工作量颇大。

好在关宁军的动作并不快,命令到了关外十天,关宁军还没有动身。

从关外攻到济宁州起码要走二十多天,陈烈有足够的时间组织撤退。

百姓们见陈烈撤退,都有些不舍。

虽然报纸反复宣传这次撤退是暂时搬家,但是济南府城中的市民们都怀疑陈烈这一走就回不来了。

街坊中的百姓们听说关宁军要攻打陈烈,都觉得这是朝廷要讨伐陈烈,觉得陈烈凶多吉少。

陈烈入主山东以来,去年整整一年都在赈灾,救活了山东的百姓。

所以这些市民们还是很感激陈烈的。

一些搬家的车马被道路上坑坑洼洼的石板卡住了,街道两侧的市民都走出来帮助推车。

市民们喊着号子,和驾车的车夫一起用力,把一辆又一辆的车马推出坑洞中。

陈烈正在城门上看着那些帮助自己的市民,却看到城外的道路上突然走来浩浩荡荡上千农民。

那群农民走到城门外,停住了脚步,站在了一起。

农民们似乎是有意识地想表现得有纪律一些,站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个昂首挺胸。

他们手上抓着镰刀锄头,有些人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短刀,举在手上。

三个年纪较大的乡老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走进城门爬上了济南城城楼,朝陈烈作揖行礼。

陈烈扶起了三名乡老,好奇地问道:“三位乡老,你们这么多人来府城是做什么?”

中间一名头发花白的乡老往前走了一步,大声说道:“侯爷在上,我等小民受到运河侯的大恩大德,岂能不报?”

那老头看上去五、六十岁了,声音却像是洪钟一样。

“若不是侯爷去年在山东赈灾,我们能活到今年的丰收?”

“若不是侯爷均平山东的田赋,我们能吃饱饭?”

“侯爷对我们这些小民有大恩大德,我们不能不报。”

“我们听了报纸了,知道士绅调集关宁军攻打侯爷。”

“我们知道这次大战不是天子的本意,天子如今卧病在床,指挥关宁军的都是朝中的士绅老爷!”

“士绅老爷们吃我们的肉吸我们的血,把我们折磨得饭都吃不饱。”

“侯爷开了法院保护小民的财产,建税务局均平了田赋,让我们能吃饱饭,不用担心家里田肥被人盯上。”

“如今侯爷受到士绅老爷们攻击,我们要站出来为侯爷出力!”

“侯爷放心,我们一千多农家汉子会进城为侯爷守城。”

“无论士绅老爷调集多少兵马来,我们都会为侯爷守住这座济南城。”

陈烈听到这个老头的话,眼睛一亮。

陈烈入主山东一年,做了无数的好事,如今这些百姓都感念陈烈的恩情,民心可用!

“侯爷,不是老头我夸口,如今济南府附近的农民哪个不感念侯爷的大恩大德?!”

“侯爷的山东不止是侯爷一个人的,也是我们这些农民的!”

“只要侯爷一声令下,济南府别说一万人,就是五万农民也能马上聚起来。”

“只要侯爷给我们装备一些长枪大刀,我们就和造反作乱的士绅老爷们拼了!”

陈烈看了看身边的陈忠,笑了笑。

陈忠拱手说道:“师座,我看这老翁说的话十分可取。”

“如今我们的大军撤出山东,万一士绅们从南直隶杀过来反攻倒算,均平了田赋的农民有被士绅们欺辱的风险。”

“尤其是那些投献田地给士绅的佃农,这些日子为了降低地租和士绅讨价还价,可以说和士绅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这些人中带头的若是不进城躲避一下,说不得要被反攻倒算的士绅杀害。”

“如今农民们如此拥护师座,我们组织民兵,可以守住这几个府城。”

“山东和南直隶的地方军军纪混乱操练松弛,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只要民兵万众一心,顶住这些地方军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这些年缴获了无数的刀剑长枪,此时发给民兵们便是。”

那三个乡老听到陈忠的话,在陈烈面前跪了下去,大声说道:“侯爷大恩大德,山东的百姓岂能不报?”

“我等一定为侯爷守住城池,保证山东始终握在侯爷手上。”

陈烈派士兵到农村里去招募民壮,农民报名十分踊跃。

陈烈让士兵专门拣那些生得强壮高大的农民录用,用五天招募了六万多人。

基本上,山东的府城每城都可以配置一万多的民壮。

实际上,使用冷兵器的军队攻城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士绅们能够调动的地方军战斗力,攻坚能力更差。

陈烈派出六百名军官到山东每座府城指挥战斗和训练,每座城上安排一万多民壮守城,陈烈相信能守住城池三个月。

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七万关宁军穿过山海关,朝济宁州攻去。

这一次东林党诸大佬亲点洪承畴率军讨伐陈烈,洪承畴躲无可躲,只能上阵和陈烈对阵。

在洪承畴心里,他是一百个不愿意和陈烈为敌的。

这一次出兵全是东林党的主意。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极品家将 开艘航母去抗日 阳光大秦 扩张之路 我为王 极品万岁爷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穿入中世纪 晨唐旧梦 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