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应高从胶西返归吴国的途中,吴王就从另外两名使者手中,接到了赵、楚二王画押的盟约。
应高见到吴王之时,还带回来一个消息:刘卬愿意纠合同在齐境的齐国、淄川、胶东、济南四国,一起发兵。
这个消息令吴王大喜过望,准备亲自前往胶西,与刘卬商议具体的起兵日期、进军线路、物资配给等事项。
正在此时,皇帝的诏令传到了吴国——“吴王治水无功,削夺吴国章郡、会稽郡二郡”!
吴王接诏时,正在王府召集官员议事,顿时勃然大怒,睚眦俱裂,大喝一声:“刘启小儿,往日杀我太子,今又无理强夺我两郡,天理不容!”
随即一扬胳膊,把诏书狠狠扔到了地上,大声呼唤:“应高,传寡人令,吴国起兵,清君侧,除奸佞!”
堂前众官将,皆跪拜于地,山呼声起——“喏!”
声势浩大,响彻内外,惊得王府林中,倦鸟四散。
下午太阳还未落山之时,一道白色鸽影,从吴都广陵西城义庄,直冲九天。
信鸽带着关于吴王异动的密信,经由窦婴设置在淮南国寿春、颍川郡颍川,两地钩据司联络点中转,飞报到了长安。
第三天快到中午时分,窦婴急匆匆跑进武库,找到正带人清点盘存的刘荣,小声密报:
“应高返回广陵,关东八国:吴、楚、赵、齐、济南、淄川、胶东、胶西,以吴王为首,已经起兵,准备攻击朝廷设在在梁国的重地敖仓。”
刘荣闻听,两道眉头一挑,激动得嘴角颤动,他“嚯”地一声,站了起来,一字一顿说道:“他们……终于造反了!”
窦婴默认片刻,附在刘荣耳边道:“暂时不能说是造反。他们打的旗号是‘清君侧、除奸佞’。”
“哦。还是有些不同。”刘荣想了一想说。八国名义上,还是遵从皇帝,于是急急问道:“奸臣是指的谁?”
“自然是——御史大夫晁错。”
“走,你随我去向皇上奏明。”事不宜迟,刘荣说罢抬脚就走。
“我进不得宣室殿。”窦婴口中有些怨恨地说道。
“无妨。随我同去,看谁敢拦你。”刘荣想起来,窦婴去年被窦太后除了门籍,不能进宫。
窦婴无奈,只得跟在刘荣身后,匆忙奔向宣室殿。
皇帝正在与晁错相向对座,侃侃而谈,见到刘荣和窦婴一起过来,又看他二人面色凝重,便心知有事,皇帝就对晁错道:“暂时先这样吧。”
“是!”晁错朗声回道,又说:“吴王必反,请皇上下旨令梁王早做准备!”
随即起身,对刘荣恭敬地行了个礼,却向窦婴不屑地哧鼻,然后昂首离去。
窦婴皱着眉头,颇为不满。
刘荣顾不得这二人的恩怨,拣要紧的话,向皇帝奏报:“父皇,钩据司密报,吴王已经联合关东七国,起兵了!”
皇帝未曾料到会是此事,听到汇报,半晌才带着些疑问,震惊得喃喃道:“真的……起兵了?”
“是,父皇!”刘荣见皇帝仓皇失态,不免有些着急道:“我听见晁大夫刚刚还在建议,提前预防。但是实际上,吴王已于昨日就起兵了!”
皇帝此时从刚才的张惶中回过神来,恢复了一贯的从容表情,决定立刻召集朝臣进行部署,于是唤了一声:“陆孺!召丞相、御史大夫来!”
刘荣回头看了一眼窦婴,问道:“钩据司现在在吴国境内,有多少人?”
窦婴道:“五人。”
“能不能行暗杀之事?”刘荣脸色阴沉,目光第一次变得凶狠起来。
窦婴迟疑着说:“不行。钩据司初建,吴王府中,仅有臣以重金收买的一人,且为文吏,并无行刺能力。”
皇帝摆了摆手,有些不屑地说道:“朝廷出兵征讨即可!不用这些阴谋手段。”
“是。”刘荣不再多话。
窦婴遭到皇帝抢白,本就心中不快,此时见无他什么事情,又不愿再见到晁错,便行礼告退,皇帝也未做挽留。
窦婴转身,神色有些怏怏不乐。
“钩据司做好侦知就可以,不要参与过多。”待窦婴出了殿门,皇帝叮嘱刘荣说。
然后,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窦婴其人,仗义好施,很有才干。但是,只可为将,不可为帅。”
说罢,也不看刘荣,转眼望向殿外。
刘荣只是点头,口中答了一个句:“是!”心中反复揣摩皇帝话中深意,觉得皇帝似乎是认同窦婴的才干,却又在提防窦婴的为人。
琢磨了半天,刘荣得出一个结论:为君之道,就是驾驭人才!
就这时,陆孺飞快地跑进殿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惊慌失措地说道:“皇上,丞相带着大臣们,已经来了!”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陶丞相领着文武百官,赶到了。
“皇上!”大将军周亚夫一露面,就急吼吼地大声叫道,满脸怒容,全然不顾朝堂“不得喧哗”的大臣礼仪。
“兵马司接烽火传递,吴王起兵谋逆了!”周亚夫奏道。
话音一落,殿中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以后,皇帝有些慌张,不安地问道:“条侯知兵事,照吴国进军速度,多久能打到长安?”
“皇上!吴王起兵,只不过事发突然,他能打到哪里,还有得一说!”晁错见皇帝失态,感觉站出班来,安慰着说道。
话虽如此,但是在刘荣听来,晁错的这话显得格外刺耳。
“晁大夫,此话怎讲?”刘荣从皇帝身后走上前一步,大声问道。
晁错看了一眼眼前的少年皇子,长声说道:“陛下、殿下,条侯有言,吴军约为二十万数。但据臣所知,吴国精壮,不过三万。”
“吴王已下令全国,凡是岁数在十四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子,都征入吴军。”周亚夫气呼呼地反问:“晁大夫,吴军岂止三万?”
晁错哈哈大笑,仍然满不在乎地说:“大将军,面对匈奴十万大军,你都奋勇争先,区区吴军,怎么吓成这样?”
“晁错!不得妄言!”皇帝眼见晁错又要与人争斗,立即制止,沉声问道:“大局为重,当如何处置?”
晁错不等众人发话,又献一策道:“臣以为,只需陛下亲征,吴王、楚王,都不足为惧,就算是关东诸侯,都一起来了,也可立即扫平!”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举座皆惊。
“晁大夫!天子九五之尊,为天下之最重,现在不过是吴国起兵,你怎能轻言要皇上御驾出征?!”陶青怒不可遏地喝道。
皇帝此时,也是瞠目结舌,呆坐御榻,一时竟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