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得知朱棣离开北平后的李景隆觉得展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从小就生活在其父亲的身影之下,如今终于可以证明自己了。
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要一举夺回北平,告诉天下人自己绝不是个纨绔子弟。
李景隆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北平进发了,在他看来,朱棣离开后,城内必定是群龙无首,而且他有六十万大军,攻下这座城池只是时间问题。
很快,李景隆就率领着部队到达了北平城外,他命令士兵们把北平给围了起来,并在全部九座城门外都修建了堡垒,随时准备攻城。
朱高炽的决心
朱棣把坚守北平的重任交给了朱高炽,他知道这个儿子虽然是个残疾人,行动有所不便,但脑子好使就够了,也不用让他去跟那些南军肉搏。
关于朱高炽的残疾,根据我的推论他可能是患有先天性的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病状,导致一只小腿要细很多,因此走路有些颠簸,再加上他从小就胖,这就使得他更加行动不便了。
而就是这么一个别人眼里的“废物”,现在却要担负起守住城池的重任。城外虽有六十万大军,但是朱高炽仍然有坚守到底的勇气,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不辜负父亲的信任,以及城中将士和百姓们共存亡的决心。
虽然朱棣曾经告诉过他,李景隆是个军事白痴,但他毕竟有数十万大军,几十万人蜂拥而上,像蚂蚁一般地往城墙上爬,而城外还有炮兵部队的支援。
对,没错,炮兵,此时已经是公元1399年了,再过两个月就要进入十五世纪了,而距离我国火药的发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早在宋朝时期火药就已经用于军事领域了,只不过没有大量推广,到了明朝,火药的运用就更加广泛了。明朝建国后,军队开始大量普及火器。通常,明军的组成是“十铳,二十刀卡,三十弓箭,四十枪“,火器的比例占10%。大明的军队里,还有专业的火器兵——神机兵,而且这个时候地雷也已经被投入使用了。但由于体型过大,搬运不便,而且需要专业人士才能操作,所以大炮这种东西还是很难出现在战场上的,足见这一次李景隆是把朱允炆的老底都给搬了出来。
这谁顶得住啊?虽然朱高炽是做了准备的,但南军的进攻实在太过于猛烈,所以很快就北平的防守就出现了漏洞。
由于兵力有限,顺城门的守军本来就不足,再加上南军猛烈的进攻,很快就要抵挡不住了。危难关头,还好大将梁明及时赶到,增派了援手,这才保证顺城门得以守住。
全民皆兵
这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双方的损失都极为惨重,城外南军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了,而城内的燕军也好不到哪去,兵力补给也已经捉襟见肘了。
就在这时,无数的平民百姓也加入了战斗,他们拿着武器拼死抵挡试图攻上城楼的燕军,甚至还有不少妇女也参与了进来,可见在危难关头,女性同胞也是可以撑起一片天的。所以,朱棣同志的群众路线还是落实到位了的。
至于百姓们的能力有多大,这个先抛开不谈,至少他们鼓舞了燕军的士气,给了他们坚持到底的决心,这是很重要的。
经过了数日的艰苦激战,北平最终守住了。
可是,这样下去可不行,距离父亲回来还有一段日子,要是情况依旧如此,北平的失守只会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朱高炽的心里萌发了一个想法,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决定反击。朱棣给他的建议是坚守城池,绝不出击,可是现在依旧按照父亲的安排是不行了,而且对面的南军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越城而出,发起反击,所以他做出了这个很艰难的决定。
当天夜里,北军突然发起了进攻,城外的南军毫无准备,瞬间大乱,李景隆也没想到自己的表弟会给自己来这么一出,他急忙命令大军撤退,一直跑出了十里地,燕军的呐喊声才得以停息。
看得出来,李景隆虽不擅长带兵打仗,但逃跑他还是很在行的。
一个荒唐的命令
当然,南军也不全是李景隆这样的草包,还是具备一些有实力的人的,都督瞿能就算一个。
他发现白天的燕军已经精疲力竭了,可晚上竟还能来搞偷袭,所以他觉得这只不过是他们在掩耳盗铃,争取时间而已。于是,瞿能率领着自己的部下当北平发起了进攻,他的选择是防守较弱的张掖门。
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燕军此时毫无防备,他们也被瞿能的计中计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节节败退,不能抵挡。
可就在北平城即将被瞿能及其部下撕开一个口子的时候,李景隆下达了命令,他命令瞿能率领所部撤退。
撤退?瞿能懵了,我这儿马上就能杀进城去了,干嘛要撤退啊。当然,除了瞿能之外,燕军也没有想到。
现在看来,李景隆不仅是个白痴,而且此人的心胸极为狭隘,没错,他让瞿能撤退的原因竟然是怕他抢了自己的功劳。
可是,上天给你的机会是有限的,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