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翰林:有没有一种可能,康王是科学创始人?

第一百九十六章 翰林:有没有一种可能,康王是科学创始人?(1 / 1)

坐在小船上的学子们冥思苦想,时而交头接耳,相互交流讨论,脸上表情时而明媚、时而晦暗。  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自己的答案。  翰林们也没有催促。  ——在辩论的规则中,得到题目后,非出题方可是思考、讨论半个时辰。  然后再给出己方的立意。  在辩论中。  立意非常重要。  双方就是围绕着自己的立意进行辩论,一旦在辩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立意不稳……  那也只能继续辩论下去。  从来也未听说过,辩论到一半时,突然发现自己立意不对,然后更改立意的情况。  就算学子们已经心中有大概答案,也不会第一时间就说出立意。  而是更进一步的思考。  洞悉对方是否存在陷阱,自己的立意,会不会被对方抓出纰漏,做到尽可能万全的准备。  “咦!!!!”

秦淮河上静悄悄,但是河畔却是一片喧闹,毕竟有大量押注单双的百姓啊。  结果出现。  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在意结果,一个个紧张兮兮的盯着河上的小船。  纵使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却也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不得不说。  朱成通过赌局,将百姓的注意力集中在辩论上的这一目的,应该说已经是超额达成。  如果没有赌局的存在。  百姓现在已经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河畔的各种小吃摊了。  谁还会在意根本就听不懂的辩论?  ‘夫人生者,生于忙,终于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解?’,这句话没有点文化素养。  听都听不懂。  而现在,不少百姓堵在堂口,等待着堂口给出解释。  之前说过。  堂口不光可以下注,更是负责传播辩论的进程和细节,将会说难懂的文字,翻译成普罗百姓能明白的话语。  也是堂口的职责。  ……  同时间。  青海楼。  “刘先生,是否能详细说明一番?”

朱元璋听闻题目后,将视线望向一旁的刘伯温,开口询问道。  凭借老朱的文化素养。  想要听懂。  还是有些难度哦。  “题目的意思是——人们生下来,就是忙碌的,忙碌的活着,忙碌的死去,对有意义的事情忙碌,对无意义的事情也忙碌,这到底是为什么?”

刘伯温解释出声。  一下子。  哪怕是大老粗蓝玉,也明白议题了。  当然。  就算明白议题,想让蓝玉、朱元璋甚至徐达给出答案,这未免有些太过强人所难。  聪明归聪明。  但对这种宏观哲学问题的考量,并非脑筋一转就能想通。  “那么刘先生,你觉得这个问题,从儒学角度是否有合理的解答?”

朱元璋兴致盎然的问道。  “当然有。”

刘伯温想也不想的回答道。  儒学发展至今。  对于天地间所存在的事物,几乎都存在自己的看法,很难从某个角度切入到儒学的盲区。  除非这一概念尚未被发现。  就比如。  和儒学讨论原子结构,那肯定得不到答案,但是对一个尚未被普及的概念辩论。  本身就是不行的行为。  辩论的基本。  ——就是辩题能让双方找到落脚点。  如果真要杠。  直接在科学的小细则中出题,那一考一个懵啊,不过那并非是辩论,而是变成了相互考。  “这样啊……”  朱元璋显得有些失望。  本来还想着。  科学这边的题目一出手,直接把儒学怼的哑口无言,但是现在来看,似乎并不可能。  “不过既然题目是翰林院的翰林们所提,想必在这一题上,科学应该更占据上风。”

刘伯温补充道。  “嗯,往下看吧。”

朱元璋只能点了点头。  期待着翰林们这几天的准备没有白费。  ……  时间缓缓流逝。  半个时辰的时间卡到,学子们才给出答案。  朱熹的另一个门生——周瑜明站出来朗声说道。  “世间万物,皆有其理,格物致知,乃是人之本性,所谓的忙碌,既是对‘理’的追求。”

“理永恒,世无穷,则人永远忙碌。”

听到周瑜明的立意,所有学子们都不由得暗自点头,这个答案,如果换做他们来给。  基本也和周瑜明相差不多。  ——这是程朱理学的概念。  追求一个理字!  万物都有道理,对道理的求索乃是人的天性,所以人永远忙碌。  合情合理。  贴合程朱理学的观点。  “果然啊。”

翰林们站在船上,听到预料之中的答案,心中一点波澜也没有,毕竟他们之前也都有相当深厚的儒学造诣。  能知道对方的答案,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没想到。  学子们竟然如此激进,没有选择用更加传统儒家思想解释,而是直接用程朱理学。  看起来。  学子们,也是真正的想让儒学和科学争上一争,角逐谁才是当世显学!!  毕竟传统儒学,已经不是如今的治世学问。  用程朱理学来回答。  更符合辩论本身的意义。  “我方给出作答。”

王翰林操着一如既往的洪亮声音朗声说道。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世事万物皆有改变,忙非忙,时非时,故永忙。”

“……”  王翰林说完一番话后,整个秦淮河都陷入一阵死寂。  学子们一个个皱紧眉头。  无关内容。  翰林们提出的观点,的确是一个儒学并未关注的新角度,足以见得,所谓的科学有其内核。  并非庸庸碌碌的某种歪理邪说。  就连文圣人朱熹。  此时此刻。  都不由得微微皱紧眉头,辩论的一方,就是用的他的理论,朱熹自然会将自己带入其中。  可这么一带入……  ……朱熹竟然觉得,自己的程朱理学,似乎要落于下风。  “世间万物,随时都会变化,人们的忙碌之所以不停止,也是跟随着事物变化。”

“就算是公子哥。”

“早晨忙着喝花酒,中午和狐朋狗友鬼混,晚上再去逛窑子,忙碌的也并非同一件事。”

“所谓的科学,就是在推进事物的变化。”

“研究事物。”

“发现事物的本质。”

“从而一点点改变忙碌,让人们的忙碌,更加具有意义,从瞎忙转变为有意义的忙。”

孙翰林接替王翰林的位置,开始更深层次的阐述科学的观点。  科学的角度是。  ——忙碌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忙碌之所以不停,是因为事物不断在进行变化。  而科学。  就是探索发展变化,并且良性的改变人们所忙碌的东西。  “在之前,人们忙于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全家出动,无一例外。”

“而现在。”

“三种主粮——红薯、土豆、玉米问世,许多人的忙碌从耕种演变成从工。”

“在钢铁厂上班、在玻璃厂上班,甚至在家忙于读书。”

“忙碌并未停止。”

“就是因为事物在发展,在变化,而科学的存在,让原本产出10铜钱的忙碌,变成20铜钱。”

“甚至可以选择脱产,让父母养活,自己读书,谋求以后一天赚取30铜钱。”

“这就是科学对永恒忙碌的解释。”

孙翰林字字珠玑的说道。  “哗啦——”  一瞬间。  靠近秦淮河最近的那些听到孙翰林话语的百姓,都不由得拍起手掌,发自内心的萌生出喜悦。  孙翰林说的这些话。  生活在应天府的百姓们简直不能更认同,不少人在钢铁厂工作,包吃包住。  工钱还是耕地的三倍。  所有汉中府的普通百姓。  都以入职钢铁厂为荣耀。  这种忙碌的变更,如果是科学导致的,那么科学成为当世显学,他们举双手双脚赞同。  “……”  听到周围的掌声,学子们一个个黑着脸,明明在他们视角中,周瑜明给出的程朱理学解释堪称完美。  但谁曾想到。  科学侧的翰林们几句言辞,就博得满堂彩,而且科学的回答立意,似乎也是足够自洽。  完美的令人难以直接驳倒。  “等等。”

这时候,一道声音从学子们的船上响起。  一位陌生的面孔走出来。  开口说道。  “据我所知,所谓的三种主粮——土豆、玉米、红薯,外加应天府的钢铁厂,都是出自康王朱成之手。”

“和所谓的科学,又有何关系?”

说话的人正是李闯。  ——那个最开始,和朱成吵起来的学子。  后来经由朱成出手救治伤寒学子之后,李闯心中大感羞愧,对朱成多有打听。  这几个很明显的成就,自然也就了然于胸。  他不明白。  为何由朱成引起的变革,现在听起来,好像是科学的功劳??  不合理啊!  “对,对啊,听起来,好像是这些变革,都是由科学引起,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没错!!”

“……”  一时之间,学子们群情激昂,自以为抓到一个破绽。  ——你科学可以说,忙碌是由变革所引起,但是又将变革归功在科学,那就不合理了吧!!  “咳咳——”  见到好似抓住翻盘机而群情激昂的学子们,翰林们相互对视,眼中充斥着古怪的神情,最终由王翰林站出来,咳嗽了两声,压低议论的声音,随后开口说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那个……康王殿下,其实是科学的创始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超品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