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士林二字跟风骨联系在一起时,多多少少显得有些讽刺。
钱谦益和阮大铖自然听懂了李晟的潜台词,他的确想要士林的顺从,但是前提是在他的游戏规则下,而非江南士林自以为的规则。
当然,这在钱谦益和阮大铖看来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因为这并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而是过去上千年以来君臣共治所达成的潜规则。
所谓士林,即士大夫。
宋朝熙宁四年,曾经发生过一则小故事,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但是却揭露了君臣共治背后的真相。
当时大宋朝廷中枢正在进行一次御前廷对,宋神宗召集两府宰执,原本在讨论镇压庆州军队叛乱一事,但是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中却演变成了新旧两党对当前新法的争论,最后双方争执不下,就变成了宋神宗和旧党领袖文彦博之间的互喷。
于是有了一段十分经典的对话。
大宋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当即说道:“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当即回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一点,双方之所以争论,纯粹是所代表的利益阶层不同。
其中宋神宗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呢?是大宋赵氏江山的安稳。
而旧党文彦博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呢?是维护官僚地主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士大夫阶层。
在社会矛盾剧烈激化的环境下,宋神宗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核心诉求是维护大宋的江山社稷能够继续延续下去,那么就必须要要富国强兵,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民变,就要减少对百姓的进一步盘剥,将目标转移到官僚阶层上来,让士大夫阶层出点血。
于是,文彦博便站出来说了一句大实话,皇上你的大宋江山可不是跟老百姓一起共治的,而是跟我们士大夫共治的,我们才掌握着大宋江山的另一半权力!
之所以出现这一幕,并非是因为偶然,而是有其背后的发展原因。
在士大夫得以成为核心之前,华夏政治舞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政治力量,其中包括外戚、宗亲、勋贵门阀等等,这些贵族门阀与皇帝一起共治天下,在一个盘子里分饭吃。
这个盘子,在唐朝被称之为均田制和租庸调税法,属于唐代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
在唐中叶之后,均田制崩溃,租庸调税法也基本宣告破产,其根本则是土地所有关系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税法无法继续维持帝国的运转。
于是,宰相杨炎所提出的两税法应运而生,这种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得赋税的核心从‘舍地税人’往‘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它承认了地方豪强对土地关系的所有权,采用了相对简单且在形式上合乎赋税平等负担的原则,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时百姓的负担,对后世的税法奠定了根基。
但是,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的速度大大加快,也使得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得以出现,那就是广大的地主豪强,他们逼迫贫民抛弃土地逃亡,最终使得这些农民沦为了佃户和庄客。
作为力量日益强大的地主阶层,他们的影响力也不会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其发言权和影响也在逐渐扩大,而从唐朝开始出现的科举制度成为了地主阶层进入朝廷的主要渠道,科举在宋朝得到了全面发展,使得科举取士变得制度化和严格化。
对于大宋朝廷而言,皇权也需要通过科举来积极笼络地主阶层,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吸入到朝廷的框架之下,从而强干而弱枝,而这些人则被称之士大夫。
士大夫来自于地主阶层,也成为了地主阶层在政权中的代表,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反哺地主阶层,使得地主士大夫结合得更为紧密。
严格来说,这一力量的形成,对于皇权的巩固存在一定的好处,因为皇权将地方上的精英都吸纳了进来,不仅保证了朝廷执政大臣们的平均水平,也防止这些知识分子中出现反对力量,于是两宋的三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中,像王小波、李顺起义军中没有一个士大夫为其军师,方腊起义中的军师也只是一个桶匠出身。
而与之相反的的则是隋末农民起义和唐朝黄巢起义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士子群体,其中黄巢本人就是一个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落魄书生。
很显然,士大夫的出现整体而言符合王朝的基本利益,于是即便在宋朝覆灭以后,这一套架构也得以延续下来,直到明末之时,士大夫阶层也依然是构建皇权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钱谦益和阮大铖看来,无论这个江山姓朱还是姓李,亦或者是姓爱新觉罗,总是要跟士大夫合作的,否则只能被称之为流寇。
原来的李晟或许还不懂这个道理,可是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很显然他已经明白了这一套玩法,只是他不想再按照这个游戏规则继续玩下去。
阮大铖深深叹了一口气,望着李晟,道:“大都督,眼下局势对于革新军而言,对于您而言,可是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则死无葬身之地,为何还要执意如此呢?”
合作吧,只要合作,士大夫们也可以让你做皇帝。
李晟沉默不言,他缓缓摇了摇头,道:“若是如此,这个朝代与大明朝又有什么区别?天下的百姓们最终也逃不过这个漩涡。虞山先生,集之,你们不妨先看看,先等等。”
钱谦益与阮大铖对视了一眼,二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抵达了金陵之后,李晟叫上了原本要离开的钱谦益,道:“这段时间不妨多照顾一下郑森的学业,将来或许有些事情还需要仰仗虞山先生。”
钱谦益点了点头,道:“大都督所托,老朽自当领命。”
这件事对于他而言也是好处多多,从两边都可以拿到不少利益,他自然不会拒绝。
在钱谦益离开之后,阮大铖却并没有走,他虽然献策不成,但依然愿意投靠李晟,而李晟也不介意有这么一个人脉通天的老家伙在帐下,将来也肯定有用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