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就按小许说的办吧。 现在是客商主动找咱,不是咱去找客商,是该端着点儿。”
林启越对许世彦非常信任和倚重,既然许世彦说了这样做,肯定就有他的道理,于是当场拍板儿。 其他几个人虽然还有些顾虑,可林书记都点头了,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再者,自从许世彦来到参场,每一桩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参场发展做努力,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许世彦是为了场子好,这一点大家都坚信。既然如此,那就听他的安排吧。 这时候,也别管是不是还过年放假了,赶紧把饮料厂相关人员叫过来开会。 这会一开,就到了傍晚,总算是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定了个大致的计划。 等许世彦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外头开始飘青雪。 “建设他们都走了?”
许世彦进屋一看,几个孩子正坐在炕上看电视呢。 苏安瑛手里拿本书,在炕头看书。 屋里屋外全都收拾的干净利索,一看就知道,赵建设等人早就走了。 “嗯,左等右等你没回来,建设他们就说不等了先回家烧火。 反正该嘱咐的也都嘱咐他们了,其他的到时候再说,还有我看着呢。”
苏安瑛放下手里的书,上前接过许世彦的帽子和大衣,拍打一下上面的雪,挂在了墙上。 “外头下雪了?”
“嗯,刚开始下小青雪,不太大。 明天咱们得回大营去,东西都预备了么?”
许世彦坐到孩子们身边,见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 “许海源,马上就要开学了,你的作业都完成了没有啊?就成天看电视?”
许世彦故意的,他怕许海源成天痴迷于电视,耽误了学习。 马上他就要去省城念书了,又是小半年不能回来,没人盯着这几个小家伙,怕他们长歪了。 “爸爸,你还没从省城回来呢,我就把作业都写完了。”
许海源万分无奈,他家老爸肯定是忙迷糊了,连儿子作业写没写完都记不住。 可怜啊。 “不光作业写完了,我还把二年级下学期的课程都预习完了呢。 爸爸,要不然,你去找校长谈一谈,我跳级可以么? 我觉得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不用一个月我也能学完。”
许海源故意给爸爸出难题。 “切,小屁孩。”
许世彦又不傻,还能听不出儿子话里的嘲讽? 这屁孩子越来越难缠了,还敢明里暗里的挖苦他老爹? “你要上天啊?还跳级? 你原本就是早上学两年,再跳级?你那么早念完书想干嘛? 老老实实上学吧,别学的那么快那么多。 你是小孩子,应该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可别整的跟小老头似的,不好。”
许世彦伸手,揉了揉儿子头顶,这娃的头发倒是挺软的。 许海源以前留着锅盖头,后来他嫌难看,就特地要求剪短一些,利索。 所以现在揉他头发,没啥成就感了,揉不乱。 “切,小孩子有什么好? 一天天除了吃喝玩乐,啥都干不了,还不如赶紧长大呢。”
许海源皱了下小鼻子,学着许世彦的模样耸耸肩,一脸嫌弃的表情。 小孩子都这样,都盼着赶紧长大,等长大了才知道,童年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是多么美好。 “爸爸,哥,你俩能不能一边儿聊天去,看鼹鼠呢好么?吵得慌。”
那边,正盯着电视看鼹鼠的许瑾萍,扭头瞅了眼这父子俩,一脸的无奈。 好不容易盼着演这么一会儿,非得说话吵人么? 许世彦和许海源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许世彦竖起食指,朝着儿子比了个嘘的手势,然后,孩子们静静看动画片去了。 正月初五一早,许世彦苏安瑛领着四个孩子,直奔火车站。 苏安花正月初六要订婚,他们事先跟苏维忠说好了,今年事情多,初三又是许世琴结婚后第一次过年回娘家,所以就耽误两天,初五回去。 到了火车站,跟李宗良苏安芳夫妻汇合。 苏安芳怀孕已经四个月了,她身子骨儿好,挺泼实,干啥都不耽误。 原本想着初三回去,一听说二姐初五回娘家,苏安芳就说她也初五一起。 大正月的火车上人特别多,许世彦一行有孩子还有孕妇,就得更加小心了。 好在路途近,一个来钟头之后,火车到仙人桥了。 刚一下火车,就看见苏家安排苏安花还有苏安民赶着车来接。 众人上了马车,一路直奔大营村。 结果进村没多久,还没等来到苏家呢,就瞧见不少人都在外头看热闹。 瞧见许世彦等人下车,不少人呼啦一下子就围了过来。 “哎呦,这不是许家老三么?听说你倒腾君子兰发财了?挣老鼻子钱了? 你看,这乡里乡亲的都挺熟,以后再有啥好事儿,带着大家伙儿啊。”
有人凑过来,满面笑容的说道。 许世彦直接就愣住了,大营离着东岗老远,这咋都知道了呢? 这是谁啊,嘴这么欠,把他挣钱的事儿满屯子宣扬? 当初他没在大营这边收君子兰花种,就是不想招惹这些麻烦。 唉,这可真是,闹挺。 “老丛婶子,你听谁说的啊?哪有的事儿?别听人瞎胡吹了。”
许世彦皱眉,急忙撇清。 “你看,咋还不承认呢? 河北村老吴家,就是你家老四的丈母娘,亲自对我们说的啊。 说你领着人去省城卖君子兰,挣老鼻子钱了。 那啥?婶子家也有一棵,要不然,你买去呗。 婶子也不要多了,你给个万八千儿的就行。”
那老丛家婆子,满心期待,就等着许世彦买了她家的花,一下子卖个万八千的,她家也能成万元户了。 许世彦刚才还琢磨呢,大营这边知道他挣钱的人不算多啊,也就是丈人家这边,小姨子回来能提两句。 就连大舅二舅那边,都未必知道的多么清楚,这咋就能传的满城风雨呢? 咋地也没想到,竟然是从河北老吴家传出来的。 唉,不用说,肯定是老四两口子回来,跟吴家提了。 吴家那婆子嘴上没把门儿,到处瞎咧咧,就传的大家伙儿都知道了。 “婶子,别听人胡咧咧,没那些事儿,我是去省城念书了,可没倒腾那些。”
对,不是他倒腾的,是他媳妇和朋友倒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