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特别是清三代的粉彩瓷,精品实在是太多了! 陈文哲也就仿制了几件,意思意思也就罢了。 要是真正放开手仿制,那几个月的时间,也仿制不了多少。 所以,粉彩瓷就做了一件雍正时期的精品,接下来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珐琅彩了吧? 幸亏之前他都做过,也已经把这种工艺研究了个明白,要不然突然制作珐琅彩瓷,他还真要抓瞎。 想了一下,陈文哲也不想弄得太过麻烦,所以他就做一只牡丹纹碗就可以了。 而这种碗,在清宫之中也十分有名。 其中最特殊的一种,应该就是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这件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 其上以粉、蓝、绿、紫、藕荷等色彩,绘8朵盛开的牡丹花。 碗底蓝料彩方框内,是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印章款。 此碗的绘画技法,已经改变了铜胎珐琅器规矩,已经不是呆板的风格,而是趋于生动写实。 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充分体现出皇家宫廷御用器之精美。 因为这是黄地珐琅彩,本身黄釉瓷器,对于古代皇室来说,就十分特殊,就不要说这还是一件宫廷特制的珐琅彩瓷了。 黄釉瓷是陶瓷的一种,最早出现于唐代淮南寿州窑,川邛崃窑,南河密县西关窑、郊县窑,西陕黄堡窑,西山浑源窑,北河曲阳窑,其中以寿州窑黄釉瓷最为著名。 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 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 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 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 明黄色是黄金的颜色,我国封建朝代里,从唐朝开始,明黄即是皇帝专用颜色,黄袍被当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 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 唐高祖李渊以黄袍为常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 满清时期,龙袍、龙椅、龙旗、御辇、羽盖、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 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能代表我国的主色调。 虽然这种釉色很特殊,但是,它的呈色剂,也不是多么奇特。 它就是一种以适量的铁为呈色剂,以铅为助溶剂,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瓷。 明代以前的低温黄秞,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不是真正的黄色。 传世的黄釉瓷器,以宣德制品为最早。 传世器大多为盘,而且多为日用瓷。 也就是说,黄釉瓷器,一般都是作为宫里的贵人们日常使用的瓷器。 这种器物根据身份的不同,使用的器物也有点差别。 一般黄釉器,内外皆施黄秞,釉色娇嫩,釉面肥润,通体无纹。 弘治、正德时期的黄秞,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此时的器物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平整无痕,色泽滋润娇嫩,且光泽度较好,恰似鸡油,是真正的黄色。 因其施釉时,是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瓷器上或素胎上,釉层不易剥落,故名“浇黄”。 由于其色调较淡,显得娇艳,又称为“娇黄”。 明晚期时,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了烧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秞瓷,主要是在沿袭明代黄秞的基础上,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 这一时期的黄釉瓷器,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秞瓷器上。 这样既丰富了黄秞瓷器的品种,又体现了创新的色彩,一改之前单色黄釉瓷“素面朝天”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晚清时期的精品瓷器,多为慈禧太后御用的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的官窑瓷器。 现在陈文哲仿的是清三代的精品,其中最为精品的肯定是珐琅彩,特别是乾隆珐琅彩和粉彩。 而黄地的珐琅彩最多,因为这样的纹饰,最能代表皇家的尊贵。 所以,这又是一个大型官窑分类,而且还是官窑之中的代表作。 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黄釉瓷又分为分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 到清代时,在烧制的黄釉中,加入了玻璃白,呈色较明代亮且白,无明代的娇嫩之感。 烧制方法也不是多难,一种是在素坯上直接施黄釉然后再烧制,另一种是在已烧制的施黄釉。 说到黄釉,就不能不提明代,因为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不是出现于明代,而是村正的黄釉出现于永乐时期。 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 明代黄釉瓷,是真正的不凡,其烧制历史、成就,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 在古代真正的黄釉瓷器,还是比较难烧的,主要是工艺方面还是很有难点的。 在当时黄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 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 烧制的次数多,工艺复杂,对于古人来说,就容易出错,所以就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 再其次,就是温度掌握不好,没有现代化的工具,这种黄瓷的形成,就比较难。 因为黄釉在800度要分解,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才会成瓷,这是难中之难。 就算烧制的好,成瓷了,瓷质方面也很难烧制完美。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 从温度最低的低温陶,到中温精陶、炻中、高温白瓷、强化瓷、高温细白瓷、玉瓷等等,都是在不同的温度之下烧制而成。 而黄瓷,是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成,所以,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跟唐代之时的低温黄釉瓷不同,要想真正烧制出黄釉瓷器,工艺就比较复杂。 像是制作瓷器,就需要大大小小72道工序。 其中的泥料,制泥,注浆,制坯,修坯,粘黄釉,贴金花纸等等,任何一处出错,一件瓷器就报废了。 就算烧成了,也需要鉴定好坏。 一窑瓷器,烧制完成之后,可不是全都能烧制出好的效果。 特别是柴窑之中的瓷器,由于炉窑内部温度的不均,往往会烧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