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卿说的不错。”
朱由检伸手说道,“大明九边的确该改改了,朕不要求他们能打出去,将猖獗悍勇的蒙古各部,全都给朕灭掉。但是至少将大明边疆给朕守好吧,不让猖獗的蒙古各部骑兵,动辄就杀进大明边疆,肆意破坏山陕,劫掠山陕。可事实上连这一底线所在,九边都没有能办到,朝廷累年所拨粮饷,所拨军需,真的都发到实处了吗?”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都流露出复杂的神情。“整顿九边的问题所在,还是在于那帮统兵的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等将校身上。”
王在晋走上前,作揖行礼道,“在过去调整京畿卫戍期间,包括裁撤卫所期间,臣就发现吃空饷、喝兵血的问题严重。想要妥善解决好此事,朝廷就要先安排好这些边将,毕竟在他们的麾下,都拥有着一支支精悍的家丁队伍。一方面是戍边大军的糜烂,一方面是家丁队伍的精悍,这也暴露出朝廷在军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军队贪腐为何屡禁不止的根源。”
真敢说啊。不过朕喜欢。朱由检露出笑意,满意的看向王在晋,其所说的这些,恰恰是大明军队越战越败的重要原因。拿着朝廷养正兵的银子,却私底下层层盘剥截留,让本属于朝廷的军队,因拿不够各自的兵饷,甚至都吃不饱饭。却让麾下私养的家丁亲卫,却享受着极好的待遇,顿顿吃肉,这种情况很是普遍……往往统兵将领所养家丁亲卫,几百众的规模,都能左右一场战局的走势,一旦家丁亲卫溃了,那大溃败就在所难免了。过去大明的主要战争,都集中在辽东这边,这也使得辽东将门逐步壮大,甚至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可实际上在大明的边陲防线,除了辽东将门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将门势力,比如说姜家将门……“武将豢养家丁之风,想一上来就杜绝掉不现实,此事要徐徐图之,军机处可酌情研讨具体方针。”
朱由检收敛心神,看向王在晋他们,“针对九边的整顿,朕有几方面的构想。具体该如何推进,该如何完善,军机处还要逐步明确,然后再逐步的下发到九边推行。其一定编,等到此次奏对结束后,军机处就调历年的桉牍,以所拨粮饷为基准,对各边镇进行定编,以后朝廷调拨粮饷,就以定编的规格为基准。朕所说的这个定编,是以稳定九边为基础,确保朝廷在完成全部整顿前,不让九边有任何混乱,不让蒙古各部有可乘之机。其二暗查,军机处抽调一批官吏,给朕分批派往九边进行暗查,将各边镇实际情况,都给朕查清楚,查明白。谁是忠诚于大明的将领,谁是背地里贪腐的恶臣,都详细的调查清楚。在暗查过程中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惊扰到地方,一应调查的结果回京叙述。谁敢在暗查期间,违背这些准则,罢官,夺取功名!其三擢升,在梳理好九边的情况后,以军机处的名义,将存有问题的将领,以游击将军为分界线,分批给朕擢升进京营来。将没有问题的将领,顶替那些空缺的位置上,此外从京营外派出去一批……”朱由检一条条的讲着,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他们一条条的听着。越听越心惊。这明显就是温水煮青蛙啊。将那些存有问题的将领,分批调离出九边重镇,循序渐进的解决九边弊政。等到一批可靠的将领,在各自所在站稳脚跟,后续再进行相应的谋改,就相对变得容易多了,也不会出现兵变的情况。“朕说的这些构想只是粗略方针,具体该怎样调整和完善,你们军机处还要进行商榷。”
看着神情各异的诸臣,朱由检继续说道,“等到都商榷清楚了,以军机处的名义,向御前呈递奏疏。若没有其他异议,就按章办事,总之必须要平稳的解决九边弊政。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三年。朕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看着九边逐步改变,只要能改善,哪怕进度慢一点,于朝于民来讲都是好事。”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还有你们军机处要想到,如果在整顿九边期间,一旦出现兵变,一旦出现寇边,该怎样妥善解决。”
朱由检又道,“谁都不希望九边乱,朕也一样,但朝廷想做好这些事情,难免会惊扰到一些人紧绷的心。朕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负责平叛流贼的京营,短期内是不会归京的,他们除了要警戒流窜进青海的流贼,还要肩负起西北全境的安稳。针对可能出现的动乱,你们要制定一份方针出来,确保出现动乱,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镇压下来。”
“臣等遵旨。”
众人再度拜道。大明军队层面的谋改和调整,不管再怎样小心和谨慎,都是不为过的。毕竟朱由检不希望他维系的安稳局势,就因为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继而导致安稳局势没有了,那对大明的损失太大了。伴随着九边重镇的整顿,期间还会推动北方诸省的卫所裁撤。朱由检要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来逐步的改变大明军制,通过全新的形势,来带领着大明朝着好的境遇前进。继而统筹着北方诸省,将改革大刀砍向根深蒂固的江南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