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孔大哥打完了高粱和玉米地的农药后,回来的当天下午,就和大田组的伙伴去参加牲口点的积肥劳动。
我拿着铁锨到那一看,原来牲口点的大门外车道东边,靠近西山岺下的小河旁的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堆积了满满的垫圈粪土。围绕着粪堆的四周,是车老板们不知从哪拉来的黄土。
车道东那地方,,我们先把黄土和粪堆掺和在一起,准备用水搅拌后,封上黄土,使它们充分发酵,做来年使用的料肥。
劳动中,我在挑了几趟河水后,突然觉得裤腰那地方奇痒难耐,在坚持着挑到拌粪处,急忙放下扁担,来不及避开男女伙伴的视线,当众解开了腰带,准备抓那个讨厌的跳蚤。旁边的小周忙说:“小崔,咋的啦,你这是要干嘛呀!”
我忙说:“痒,痒的不行啦,可能又是跳蚤吧?”
她听着红着脸说:“抓跳蚤别冲着我,要转过身,顶着风,跳蚤见风不敢动,这才好抓呢.”
我翻着裤腰,果然有个跳蚤不动,我捏住它,狠劲地搓捏一下,扔掉了。嘴里还感叹着:“这招真管用,怪不得我以前总抓不着,抓来抓去,看不见了,提起裤子还是痒来。”
“跟大姐学着点吧!”小周说着,周围的人都跟着哈哈笑起来。
此时我看着那小周的白脸蛋傻笑着。孔庆云在一旁大声嚷:“哎,小妹在哥面前称大姐,捡了便宜,哥还二乎乎的。”说着引来一阵笑声。
我急了,用铁锨在小周脚前杵了一下:“你这小坏蛋,敢在大伙面前,捡哥哥的便宜,装大辈儿!你这大姐真是的。”
不料这句话又惹来一阵大笑,我才明白,一着急我又说错话了。
这时,在不断的戏笑中大伙不断地往搅拌的围坑里倒着水,站在坑里的人在不断踩着泥水和粪土。正好此时,车道上有个年轻的小媳妇从此路过,那个捣蛋的周杰高一腿深一脚地踩着泥土,边朝那个小媳妇望着,嬉皮笑脸地朝那媳妇喊道:“哈哈,还不会走了喂!”
谁知道那媳妇本来走在这堆人的面前,就已经很尴尬,突然两腿一软,险些磕到。顿时引得众人一阵哄笑。刚站稳走了两步,又一个趔趄,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撅着嘴离开了,后面又响起一阵讥笑声。
一侧身,看见了和我们插队在同一大队的同校一年级同学甫召仁,奇怪的问:“甫召仁,你怎么走到这儿来啦?”
他说:“大队叫我来通知你,咱队准备成立宣传队,叫你接到通知,马上去大队党支部开会。哎,对了,还有你班的闫偌宜,别忘了,马上走。”说完,他已迈开了往回走的步子,边走边说着:“我还得去通知别人哪。”
我和闫偌宜立刻收拾收拾去了大队里的办公室,原来屋里已坐了很多人啦。书记白吉春进来对参加宣传队的同志们说道:“这次把大家召集来,咱党支部研究决定,利用咱大队现有的人才和物质资源,成立一个宣传队。带头负责你们开展工作的是咱这位文化馆的同志,他是咱这儿的‘五七’战士。”
那位看上去有四十来岁的人,笑着点了点头。
白吉春书记是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干部,说话简洁利索。接着他说道:“咱这宣传队是公社党委同意在咱农村这段农闲的时间里组建的,你们的任务是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搞好农村的政治思想教育,今后有什么事,可直接向我们李馆长询问请教。你们在宣传队排练记工照样和社员一个待遇。下面你们互相熟悉一下.....”
会很快就结束了。领导走后,我们就盘点一下大队现成器乐和人马。在这个简易的小乐队里,我们能筹到的大提琴一把,二胡一把,单簧管,板胡、唢呐、笛子和一台小扬琴,外加一套锣鼓镲人员。有大队小学音乐老师,两名独唱,编导兼导演的文化馆长,加上本校同学和几个社员。文化馆长老李说:“在农村能组织起这样的宣传队,已经够可以的啦。”再等几天,我编好剧本后,再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就开始排练。
开会回来的路上,我们小队三个社员和两位女同志都很兴奋,毕竟是相同爱好又有共同语言走到了一起,所以一路开心玩笑话不断,对搞好宣传队充满着信心。路过牲口点时,看见路旁拌好的粪垛外面还封好了一层和好的黄泥。想不到大田组的伙伴干活还这么扎实,那么大的一堆,抹的整整齐齐,水光溜滑的。大家不约而同地称赞:“这帮小子,活干的挺快,还封的那么干净.”我听了想,别看他们说说笑笑,真是说话不耽误卖膏药,拌粪这帮人还真行!
也就是五六天的功夫,宣传队员在大队活动室集合,李馆长分发了《收租院》的剧本对大家说:“根据支部的要求和宣传队的情况,我给大家念一遍剧本,以便熟悉这部拆剧本里的人物背景和道白情节,在排练中,能较真实地塑造好剧中角色形象。”
听了他的话后,学校的音乐老师寅禄广对社员王花生说:“你看人家到底是专业的,和咱这土包子就是不一样,跟着人家长长见识吧。”
“对....可不是怎么的,咱这帮乡熊哪能跟人家专门干的比,我得看看他都用什么招!”王花生频频的点着头。
“就咱们的水平和素质,跟人家见过世面的好好学着练吧。嘘—听听他怎么读剧本。”我小声的说道。
只见李馆长读起剧本来和我们以为的大不一样。在读到报幕解说朗诵时,声音显得那么情深庄严使我们为之一震,对他立马肃然起敬了起来。尤其是读那狗腿子逼债时的凶狠语言,油腔滑调且刁钻,使我们很快入戏。特别是佃户凄惨的道白和女儿失去亲人的呐喊,顿时宣传队员们浑然泪下。李馆长深入角色地朗读那剧本,使我佩服的五腑投地。他这样版式的导演示读,为今后搞好排练,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
李馆长是部队搞文艺转业到文化馆工作的。他在我们这儿插队走“五七”道路带领宣传队工作以来,一直设法提高宣传队员的表演素质。排练起来也很认真,对待这帮土包子也真够耐心啦。
特别在报幕朗诵中,那周小清一出口,她那爽朗带当地口音和读课文式的朗诵,引起乐队里一阵大笑。拉板胡的王花生边笑边说“啊呀,我的妈妈.....这不是小学生在读课文吗!”
我也忍不住说了声:“确实,有点儿太认真了,鸭巴子走路拽大了。”
白吉堂说:“你们城里人笑话起人来有点太形象,过分啦,过分啦。”
而李馆长却把她夹带的当地口音一字一句地示范纠正,使周小涛的朗诵水平提高很快。连乐队的白吉富在旁边看到此场面也开玩笑地赞许说:“老李的训练方法和水平,就像是高家庄的地道,实在是高啊。今天可真开眼啦。”
瞅准排练的空余时间,乐队偶尔也忙里偷闲互相欣赏一下各自喜欢把玩的器乐曲子。那天,学校的音乐老师寅禄广又关好音乐教室的门窗,叫我拉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和阿炳的“二泉映月”。因为怕外面听了以为是属于“封资修”的乐曲,防止遭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上的麻烦,他作为教师,在这方面显得尤为谨慎。我们常用这个方法,调整一下欣赏口味。
开展整建党团期间公社搞汇演,在李馆长的鼓舞下,参加宣传队的同学,积极编写了“有关农田基本建设”的三句半和器乐小合奏节目。为了增加小合奏的气势,我临时添加了四句七言词和女生独唱。
当乐队和独唱摆好位置幕一拉开,我开始朗诵:“整建党团就是好,贫下中农干劲高。”突然我忘了下面的词。当时在舞台强烈的灯光下站着,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开始露出笑容,愣生生的回头看看乐队,只见王花生、白吉堂急得脸上的汗水都下来啦。十分庆幸自己有几年的舞台经验,我还没有慌。眼余光一扫,看见那莆少仁带着佃户帽子站在后台,忽地心生一句,接着朗诵出:“战天斗地不怕苦,山村处处展新貌。”接着开始演奏,压住了场子。要是那天真凉在台上,可一定会坏菜丢死人啦。
演出回来后,此事传到同学那里时,那国兴旺还对我说:“崔缘发,就凭咱,还能在这小沟里翻船吗?看来马走路多了,也有失蹄的时候!小心无大错呀,小心无大错!”
“对,太仓促了,一紧张,当时就忘词了,可那白吉堂当众开心说,我在台上朗诵的是贫下中农大粪梢。他妈个腿来,这小子真坏,动不动就拿着这事寻我开心!”我说。
国兴旺听了说:“算了,算了,别和他计较了吧,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边齐来。”
一天,我听说公社来了放映队,晚上宣传队几个结伴去公社看电影。我们走了十多里山路来到公社大院,见院中央立了两根大杆子,中间挂着一块白布小映幕,映幕前后都站满了人。那时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人们能享受这种机会还是很不错的。放电影的师傅开始放映后,画面只占了那块荧幕中心的一小块地方,清晰度也很差。那天晚上放映的是“智取威虎山”,虽然是电视拷贝小片,农民们还是饶有兴致地看着,欣赏着这平日见不到的样板戏。
晚上九点多钟往回走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谈着那影片的情节动作。王花生说:“平时,咱们只能听戏,这回看一次黑白小片已经很满足了!你看人家杨子荣那气派!”
白吉堂说:“咱这也是占了宣传队的光了,要不谁知道放电影!就是知道,也没功夫来看那!”
待走到南岺小树林时,调皮的王花生忽然拍了一下孔庆征女生的肩膀说:“小征子,你看那是什么!”话音刚落,赶紧向前快走两步。
小征子一下子追上去抓住王花生的衣服,吓得叽哇乱叫,猛往花生怀里扑,王花生开心的□□着。此时,逗得大伙也哈哈大笑起来。
一路上,小征子始终紧跟着王花生那小子,快慢都跟的死死地。当走到村口黑影处,花生又指了指黑影处,向前跑了两步,吓得小征子又哇哇叫着,扑向花生。逗得我们又是一阵乐。
在排练《收租院》的这段时间,我常看到老李嘴角起着泡,身体也有些消瘦。一天排练过后,我和闫偌宜去老李家串个门坐坐。一进院里的两间小屋见里面收拾的规规矩矩干干净净。在那个擦得锃亮的五斗橱上方墙上,看到年轻时的老李背着军用挎包的照片,显得十分精神帅气,旁边还有一张他演奏三弦的照片。我高兴地夸赞道:“大叔!你在部队时的照片真姿式,太英俊了!”
大叔说:“现在老啦,好汉不提当年勇。”正说着他妻子从门外进来。
一进门,就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来啦。别听老李又吹他当年的勇啦,老李怎么不给人家倒杯水冲点茶。”说着她拿起了暖瓶,为我们各冲了一杯茶。
我俩忙起身说:“谢谢,谢谢。平时,我们都是喝井水,来大叔家,都拿我们当成客了。”
大婶微笑着:“快喝吧,这些日子,老李常对我夸你们那。说你们这帮知识青年真聪明。什么唱唱跳跳呀一学就会。脑筋灵活。不像那老李,只知道倔,要不怎么把我们娘仨都带下来啦。”
“别听你大婶的,是她要来,一点事儿,也不至于从剧团叫人家赶下来。他们俩好不容易到咱家来坐坐,你别再哪壶不开提哪壶啦。咱走五七道路,不是也挺好吗!你看贫下中农把这么好的房子腾给咱们住着,工资照拿,还挣点工分,再说领导对咱们也挺关心的。我是党员,只要小车不倒就只管推,干好组织交给咱们的工作呗。”
说话的时候,他的两个孩子放学回来,刚进院就听见他女儿嚷着“妈妈,我们饿啦!”
大婶忙说:“听见啦听见啦。”回过头来对我俩说:“你们今晌在这吃饭吧,今天尝尝我做的粘豆包。”接着她对两个孩子笑着:“还不快向两位大哥哥大姐姐问好,学着礼貌点。”
她大女儿马上说:“大哥哥,大姐姐你们好。”小弟也跟着畏缩着,“哥哥姐姐好。”
我和闫偌宜俩马上起身说:“真有礼貌,大叔大婶我们回点儿吃,不用啦。”
“回去吃干嘛?还得走四五里路.....”大叔大婶诚恳的挽留着我们。
当我们看到热气腾腾,白白净净的多褶圆豆包端上小炕桌时,觉得很好奇,原来大叔家饮食这么讲究。接过粘豆包,我们腼腆地咬上一口,发现是小豆年糕发面皮,从那以后,这样的粘豆包就是我们家每年春节的保留传统节目了。
饭后,老李拿出几个鞭炮在鼓捣着,只见他认真的拆开炮仗的两头插进一截钻丝,我说:“大叔,这就是咱们演出打枪的效果道具吧。”
大叔接道:“对......这是以前我们用过的老方法,一接电,立刻就响。准确无误。”
“哦。原来咱上次在公社汇演时,狗腿子放枪的效果是您拉出来的。聪明。怪不得当时后台□□味那么浓!枪声那么逼真!”我很惊讶的说。
闫偌宜马上说:‘你这真是为咱宣传队费尽心思啦。”
他女儿马上说:“这鞭炮还是上回我和爸在供销社买的。他一个也不让俺放。还说,这是花自己的钱,不能浪费,省着点为宣传队做道具。俺弟那么缠着他要把小□□,他都不舍得买。血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