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驾内。
巳蛇单膝跪地汇报来自稷下学宫的密报。
“启禀陛下,据潜伏暗卫来报,两天前稷下学宫祭酒伏生,突然召集群儒聚堂会谈。”
“会中孔鲋与茅焦展开辩论,此人大放阙词,并扬言与朝堂不共戴天。”
嬴瑞听罢轻轻点了下头:“命你的暗策继续迷惑孔鲋,但凡此人有任何反秦言论,都记下来,朕往后一并再找他算账。”
“卑臣遵命。”
巳蛇退出銮驾后。
嬴瑞托着下巴沉思起来。
有孔鲋阻挠,想让稷下学宫的儒士入朝为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历史中,陈胜在与章邯的交战中,孔鲋本应该死于乱军之中。
因此,嬴瑞也下意识觉得这个时空的孔鲋,应该早在几年前就挂了。
可谁知道,当秦军灭了三齐之后。
嬴瑞把目光投向稷下学宫的时候。
却发现这货竟然活得好好的。
孔鲋现在之所以会被嬴瑞特别关照。
乃是因为他不止拥有强烈的反秦思想。
他还是“叔孙通”的老师!
关键是这师徒俩的年纪不超过十岁。
孔鲋六十,叔孙通五十多。
嬴瑞觉得应该是叔孙通那种投机之辈,为了跟孔门沾点关系,故而甘愿拜孔鲋为师。
不然以叔孙通的才华,谁又愿意去拜一个年长不了几岁的人为师?
至于孔鲋为何如此反感秦廷?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当时秦国主要的治国思想是提倡法家。
这与提倡儒家治国的齐国背道而驰。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被多代齐王奉为上宾、帝王之师的孔家,当然不愿意去秦国当老二老三。
于是,当秦国灭了六国之后。
孔家干脆端起臭架子,死也不入秦朝堂为官。
二是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为了杜绝中下级阶层的势力壮大,就开始实行分家政策。
齐国投降以后,朝廷责令孔家三兄弟各分西北。
作为长子,孔鲋得以留在老家孝敬老父亲孔谦。
老二孔腾被迁往魏地,老三孔树去了太原。
作为一个有名望的家族,无端端被朝廷拆了七零八碎、家不成家。
孔鲋心里能不恨吗?
三是张耳、陈馀、魏咎这三位六国反秦贵族,跟孔鲋都是好友。
这几个货都有同病相怜,又有志同道合,当然是天天研究着怎么造反。
孔鲋对于嬴瑞而言,是“记仇小本”里的必杀之人,杀他犹如碾死蚂蚁。
然而,杀了孔鲋之后,却会带来无法预估的麻烦。
这让嬴瑞好一阵苦恼。
想了想,还是召集三公九卿,把这件事好好唠一唠。
“传朕敕令,命三公九卿来见。”
不多时。
皇帝的八骏马车里,坐满了朝廷大员。
虽然有些“三公九卿”的正主留守咸阳,但他们的副职属官几乎都伴驾巡游。
得到嬴瑞指示,廷尉丞当着群臣的面,先把孔鲋的罪状公诸于众。
“诸位同僚,据密探来报,孔鲋近来在稷下学宫妄称与秦不共戴天,此行此举目无王法,犯我天朝威严,罪同谋反。”
“且此贼弟子叔孙通,又是我大秦头号通缉犯。”
“按我大秦律连坐罪、谋反罪、通敌罪,三宗罪同判,应判决诛灭孔氏全族。”
“目前大梁、太原、临淄三地的孔家族系,已被暗卫秘密监管,只等朝廷判决下令,便立刻破门缉拿全族回京受审。”
廷尉丞刚念完罪状。
不出嬴瑞所料。
銮驾内,群臣皆大惊失色。
皇帝突然召集大伙开会,又让廷尉公布罪状。
不用揣摩圣意,光用屁股想,就知道皇帝小儿这是想跟大伙聊一下,该怎么杀孔鲋这货。
于是,立刻就有人出来劝谏。
“启禀陛下,若按廷尉判决,孔子后代将彻底绝种啊啊…”
“臣叩请陛下开恩。”
周青臣也出来劝谏:“儒学乃当今天下显学,不止诸侯割据之地都盛行儒学。”
“而今我大秦蒙馆、学堂、书院学子也都把《国学·儒篇》奉为开蒙经典。”
“孔夫子德高望重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倘若朝廷要将孔夫子的后代,公开处决,并尽数夷灭…”
说到这,周青臣面色惊恐,抖着嘴唇接着说:“天下学子…”
“天下学子心中的师表,将荡然无存啊!”
“天下儒士,也将对朝廷口诛笔伐啊!”
“请陛下圣裁,万万不可问罪孔氏任何一人啊啊啊…”
说完,周青臣不顾“成年男子不能哭”的法律,直接伏地哀嚎起来。
秦廷儒党一把手,尚且能如此。
更别说儒党二把手杨硕了。
他也伏跪下来劝谏。
“启奏陛下,臣以为齐鲁之地刚刚平定,正是民心未稳之际。”
“且当地士人、黔首,无不是把孔氏一族奉为文坛领袖、道德典范。”
“朝廷若是将孔氏贸然处决。”
“臣恐齐鲁之地…将再次揭竿而起!”
“望请陛下三思!”
继这两位儒士之后。
连纵横家的典客、农家的治粟内史属官、法家的御史大夫,也都跟着发表意见。
冯劫说:“臣斗胆一谏,孔鲋之所以反秦,乃是因为前些年不满朝廷政令管制,再加上我朝不似前齐,以儒学为治国首要方略,故而心生不忿。”
“平心而论,孔鲋仅仅是因为故国灭亡、齐王建之死心生芥蒂,以及不满我朝遵循法家治国,才起了反秦之心。”
“臣料想齐鲁的子民,也是这般认为。”
“如此反秦之举,无非是家国情怀。”
“与道德并无干系。”
“在孔鲋没有任何道德污点的情况下。”
“若按三宗罪,将他处决。”
“臣也料定齐鲁的士人、黔首,都会为他鸣不平、叫冤屈!”
听了冯劫的分析,嬴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捕捉的狡黠。
“冯卿所言极是。”
然后对跪倒一片的朝廷大员柔声说:“诸位爱卿快快请起。”
“众卿之意,朕已知晓,定会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