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改(1 / 1)

辽金两朝虽然疆域辽阔,但他们发现龙兴之地都在今天的东北地区。在辽金时期,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为人类进行各具特色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整体上,东北地区的开发强度不大,人类的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河流谷地和冲积平原上,大部分地区保持相对原始的自然面貌,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较为和谐。

射猎活动在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猎鹰是他们狩猎时的好助手,契丹和女真皇帝最热衷于用海东青辅助狩猎。为了满足帝王们对海东青的需求,鹰坊子弟不得不去猎捕大量的海东青,带回驯养,这对海东青的种群繁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帝王们使用海东青进行大规模的射猎活动,也会对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破坏。

一、辽金时期东北生态环境与主要民族生产生活

辽金两朝是分别由兴起于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建立的,契丹族长期活跃在西辽河流域,“挽强射生,以给日用”,经济生活以游牧射猎为主。女真族则在松花江流域以狩猎为生,兼营少量农业和畜牧业。东北地区辽阔的地域,丰饶的物产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由于所处纬度较高,东北地区夏季比较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因此热量条件并不充足。东北地区面积广大,内部亦有区域差异,在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分别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在这些山地地区,覆盖着大片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在东北地区的腹地是由松花江、嫩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在当时亦分布有莽莽的原始林。在嫩江以西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形成了一个内流区,是一个湖泊沼泽广布的湿地生态区。在西辽河上游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形成沙地和草原为主的景观。

在辽东和辽西的平原丘陵区,气候温暖,水热条件比较充足,农业开发基础较好。此外,东北地区的内部和边缘还分布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辽河、鸭绿江等河流。除部分地区外,水资源、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从总体来说,在辽金以前,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地区尚保持比较原始的状态,东北民族多数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阶段,开发强度不大。

辽金时期,是历史上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一个时期。契丹、女真等民族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权,并开始封建化进程,东北地区的开发明显加快。辽代,处于农牧混合带的西辽河流域随着汉人、渤海人等农业民族的迁入,城镇和农业开发都有较显著的发展,居住在老哈河流域的奚人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地处东北腹地的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在建立金国前,处于氏族部落社会,建立金国后,不断吸收农耕文明的成果,迅速向农业社会过渡。东北地区的各民族在适应各自活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生产活动。

辽代前期,西辽河流域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农牧业的发展,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在有利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下,各民族的生产活动都比较活跃。契丹统治者先后迁徙为数众多的中原、渤海等地农业人口到西辽河流域进行农业开发。此外,与汉人长期接触的奚族人,也在老哈河流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农业开发。

虽然辽统治区域内的农业发展比较快,但受制于自然条件,长城唐代所修长城以北的大多数区域并不适合发展农业。《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载,契丹族因其自然条件的限制,仍然过着“车马为家”,“随水草就败渔”的游牧、渔猎生活。位于契丹北部或西北部的阻卜、乌古、回绝等族也过着与契丹基本相似的游牧生活。

二、辽金时期东北地区海东青的的种群状况

在契丹人的经济生活中射猎占有重要地位,并逐渐演变成民族习俗的一部分。契丹族的上层统治者对射猎尤其痴迷,《辽史》的《本纪》和《游幸表》中经常可见契丹皇帝外出射猎的内容。在契丹人的射猎中,猎鹰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它大大提高了契丹人的狩猎效率。因此契丹人对猎鹰十分重视,建有专门的“鹰坊”机构负责对猎鹰的捕捉和驯养。

海东青是最受契丹人珍爱和重视的猎鹰,在契丹人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契丹本土并不产海东青,契丹人想要获得海东青就必须到五国、女真等部去捕捉或者要求出产海东青的部族向契丹皇帝进贡海东青。

根据文献记载,契丹人最主要的是去五国部捕捉海东青,但大多数情况下,契丹人并不亲自去捕捉,而是胁迫与五国为邻的女真人去五国境内捕捉。女真人到五国部境内捕捉海东青,势必会侵犯五国人的领地,引发双发的武装冲突,导致人员的伤亡。

同时,在直接捕捉海东青的过程中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海东青一般栖息于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岩石海岸、临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苔原地带。这些地方往往环境艰险,交通不便,而女真人又恰好在“每岁大寒”之时去捕捉,因此捕捉海东青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女真人为了提高捕捉的成功率,就趁冬季到海东青的巢穴去捕捉海东青,尤其是捕捉易于驯化的幼鸟。但这客观上必然会对海东青的种群繁殖和栖息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金代,女真族皇帝也有射猎的传统,海东青作为有名的猎鹰,亦受到统治者特殊的重视,而女真人本身就以善捕海东青闻名。金代统治者在龙兴之地上京地区建有“笼鹰之所”,作为驯养海东青的地方。《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载“上京路有云锦亭、临漪亭,为笼鹰之所,在按出虎水侧。”

女真人建有云锦亭、临漪亭来专门驯养海东青等猎鹰,必然会造成一定数量的海东青被猎捕。在辽金时期,统治者因对海东青有特殊的需求,因此经常性的派人到海东青的产地去捕捉,这无疑会对海东青的种群数量会造成比较重要的影响。

《辽史》卷三《太宗本纪上》记载太宗天赞七年十一月,“阻卜贡海东青鹘三十连”,“连”的意思为只。从阻卜一次性进贡三十只海东青来看,其捕捉数量应不在少数。

《辽史》卷九六《萧音乐奴传》载“萧音乐奴监障海东青鹊,获白花者十三,赐猾犀并玉吐鹊。拜五蕃部节度使。”萧音乐奴在负责掌管捕捉海东青时,捕获了十三只白花海东青,而白花海东青是比较珍贵稀少的,因此获得了皇帝的封赏。既然能捕获十三只稀有的白花海东青,那么常见的青灰海东青很可能会更多。

从捕获海东青的数量来看,辽代海东青的野生种群数量是比较多的,然而经过长期的捕捉其数量减少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捕捉、驯养以及狩猎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造成海东青的受伤或死亡。海东青喜冷恶热,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捕获后不善加养护,很可能会造成海东青的死亡。

这从后世文献中可见端倪,方式济《龙沙纪略》记载“打鹰,流人役也。人岁输二鹰,以海青、秋黄为最。贡无定数,多不寄二十,常倍备之,以防道毙。”清代东北地区的流人在捕获海东青等猎禽向朝廷进贡时,常以规定数额的两倍送往朝廷,其目的就是预防海东青在路途中意外死亡。

因海东青过于拧猛,不易驯服,所以在驯养过程中也有可能造成海东青的死亡。训鹰人在熬鹰时,“起初是不给饮水的,也不给吃食物,饿至三四天,在这时,海东青已经软弱无力了,奄奄一息,眼睛也都熬红了,任凭主人摆布。”

在熬鹰过程中,海东青是要经历极为严酷的考验的,体弱者常被淘汰掉。此外,在辽金皇帝射猎时,因随从众多,场面纷杂,也很可能会对海东青造成误伤。由此可见,辽金时期人们对海东青的利用会人为造成数量众多的海东青非正常死亡。

在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较显着地发展,东北各民族在各自活动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农牧渔猎等生产活动,局部地区的自然景观有所改变。但是东北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仍然保持比较原始的状态,人对环境的扰动不大。

契丹人和女真人都有打围狩猎的民族传统,猎鹰是狩猎的得力助手,受到这两个民族的特殊喜爱,尤其是海东青作为猎鹰中的极品备受契丹和女真皇帝的宠爱。而这两族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捕捉海东青,在捕捉和驯养的过程中造成大量海东青的非正常死亡,给海东青的野生种群数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三、总结

在历史上,海东青就如文献中关于其形象的记载那样留下了一抹矫捷俊健的身影。海东青对辽金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对辽金时期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一定的作用。

在历史时期,人类出于生产或娱乐的需要常大规模捕猎海东青,对海东青的种群繁衍造成破坏。今日,矛隼即历史上的海东青在我国境内已不多见,要使这一历史上的名鹰不至于在中国绝迹,对矛隼加强保护是势在必行的。

东北,中国最大的一块膏腴之地

对于很多没到过东北的人,普遍的认知就是一个苦寒之地,穷乡僻壤,尤其近些年,盛行抹黑东北的风潮之下,认为东北就是一个资源匮乏,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无知、偏见及傲慢显然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

东北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膏腴之地、鱼米之乡。东北境内的东北平原,中国境内三大平原之首。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总计达到了35万平方公里。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八壹中文網

东北处于温带和暖温带,有大陆性和季风性气候特征,一年中雨量丰沛,河流众多,自然灾害少。

东北黑土区土地肥沃,是全球四大黑土地区之一

1、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2、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3、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

4、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大草原,76万平方公里)。

由于昼夜温差大,适合生产优质的粮食作物,是中国最大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昔日的北大荒,今天的北大仓,中国人的粮袋子,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这就是东北的分量,中国人的底气!

东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材、石油、煤炭、各种矿藏都占据着全国榜首的地位。曾经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全国,支持着各省的经济建设。

石油是东北平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位于东北平原上的三大油田,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辽河油田。石油储量占中国1/2以上。东北油页岩储量211.4亿吨,占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并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东北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

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保有储量为1241.6亿吨,占中国储量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

截至2008年,仅东北三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4种,占中国已探明矿种的64%,其中有近60种为大中型矿床。累计探明储量占中国首位的有石油、铁、金、镍、锰、钼、菱镁、金刚石、石墨等;居中国前五位的有铜、镁、铅、锡、石膏、大理石等。

东北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

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曾经为我国做出很大贡献,仍具有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工人等“基础性技术群体”的优势和产业实力,而这些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

如辽宁省的机床占全国的11%,吉林省的汽车占全国的11.5%,黑龙江省的大型火电和水电装备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和50%,东北三省的输变电设备占全国的40%,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南部濒临黄海、渤海,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辽东的海产品,三大水系的鱼类资源,都极具地方特色,由于地广人稀,河流水系污染少,水产品的品质极其优良。辽河、松花江、嫩江、黑龙江、兴凯湖、镜泊湖、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查干湖等基本保留着天然状态,这在南方已经比较少见了。

东北的山系以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山脉组成,有着最大的森林覆盖率,并且在各林间散布着无数的沼泽湿地,号称中国绿肺,其间栖息生活着众多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种群只有西南方的云贵川可以相媲美。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之召唤帝国 隋唐:从穿越罗成开始福泽天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假太监:从攻略皇太后开始白小白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大秦有盛世) 逍遥小才子自诩 水浒之英雄录湖雀 我在大唐有家商场 大唐:我真不想当皇帝